试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技巧.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技巧.doc

试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提问的反馈,教师还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只有充分地运用提问技巧,才能够获得好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97-02   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的主要方法。优化提问技巧,提高设问质量无疑会大大开启学生的智力,为课堂教学增辉添色。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研究提问的艺术。   1.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好问题的难度   提问设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过于深奥,则显得高不可攀,学生不知所云,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也就无法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基础和思维特点,把握好问题的难度,使所设计的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邻近发展区域内,即在跳跳就能够得着的高度上,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后能够回答。比如,讲中国近代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非常抽象的历史概念时,教师可以把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这类难度大的问题改设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接近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史实分析,使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含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概括提炼,提纲挈领   不少学生只侧重记忆具体的历史知识,如某一事件的背景、内容、影响等,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宏观把握,因此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而高考则往往注重考查主干知识,况且如果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历史知识就会零散,学生即使记住了,遗忘得也快,而且不会应用。因此,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针对历史知识框架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概括提炼。   2.1 利用课本黑体字。课本上的黑体字标题本身就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点,这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注重主体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2 利用章节目录。这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黑体字、单元目录,把握各个基本知识点或各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既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形成整体史观,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3 由个性到共性。历史知识虽然繁多但又有规律,规律性体现了历史发展最本质的东西,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教师可以就历史知识的规律性设计问题,把历史知识由具体知识上升为规律性的内容,学生又可以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新问题,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联系现实,以史为鉴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古人又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唯一的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联系现实设计一些问题。这类问题会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的育人功能。   故设障碍,诱导思维。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提问时可故意设置障碍。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令其有所发现。例如:在讲授完王安石变法这一内容后,我作了如下设问: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这该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而我们已学过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他们为什么能成功、通过学习了我国古代的几次著名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等。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   4.层层设问,步步深入   教学中有不少难点,需分步骤才能解答清楚。这时提问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引导,曲径通幽,以期收到各个击破的效果。例如:我讲解放战争时期民主运动高涨这一史实时,进行了四步设问:造成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包括哪些重大事件?其高潮是什么、造成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对高涨两字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能用其他词,诸如爆发、形成等来代替它吗、为什么说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成为反对蒋介石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等。这样,经四步设问,加上教师的及时步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很快就得出有关的正确结论,因而学习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水到渠成的提问艺术有助于解决学习疑难问题。   5.创设矛盾,激起波澜   针对某些特殊的历史问题,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