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韩国电影《许三观》.doc
评韩国电影《许三观》
内容摘要:改编自余华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韩国电影《许三观》,从上映之初至今,备受中韩两国学者关注。同时,与原著相较之下电影也广为中韩学者诟病。然而,从艺术精神层面来看,韩国导演河正宇改编的这部《许三观》是发扬了原著精神的。本文将从“淡化时代背景,关注个体生存”和“许三观――英雄式的小人物”两方面探讨电影与原著艺术精神的近似性。
关键词:《许三观卖血记》 电影《许三观》 河正宇 艺术精神
改编自余华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韩国电影《许三观》于2015年1月14日在韩国上映。制作费达100亿韩元(约合5700万元人民币)的《许三观》欲达到收支平衡点,观影人数需达到300万人,而据韩国门户网站NAVER检索,该电影的累计观影人数不足100万人。作为商业电影,从票房来看,可以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票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仅从票房来判断电影本身的优劣是不当的。故此,本文将试图抛开票房影响,从电影与文学的关联角度,关注《许三观》的细节,探讨电影《许三观》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在艺术精神层面的近似性。
一.淡化时代背景,关注个体生存
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是从文学到艺术的再生产过程,把文字用图像和声音表现出来需要导演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韩国电影《许三观》从中国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改编而来,中韩两国同属汉文化圈,儒家文化根深蒂固,这使得中韩两国拥有相同的文化基础,但是由于中韩两国近现代史历程不同,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异,导致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好处理的因素。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小说中有关文革背景下的故事。对这类故事,电影《许三观》导演河正宇选择删去。他表示刚开始时打算努力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著,但这非常困难,后来看到张艺谋根据《活着》改编的电影《人生》(张艺谋的电影《活着》在韩国译为《人生》)只融入了原作的10%,决定不被原著束缚住手脚。同时,河正宇表示,除了“文化大革命”的故事不符合韩国人的情感需求而被删去之外,电影《许三观》致力于忠实原著。
余华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1999年在韩国翻译出版,该书共出过三版,到2016年7月第三版已重印36次。《许三观卖血记》在欧洲获得多个奖项,反映了从内战前后到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中国现当代史的内容,这是韩国读者接受《许三观卖血记》的原因之一。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中韩两国国民在生存经验上的相似性。张清华说:“‘经验的最接近’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能够沟通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这是有道理的。困难时期靠卖血维持生活不仅仅是中国的经验,在20世纪60年代的韩国,贫困的百姓也曾把卖血看作生存手段,甚至到70年代仍有为生存卖血的人群。导演河正宇抓住了“贫困”、“卖血”这两个关键词,将故事场景置于1953年-1964年的韩国社会,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刚刚结束,韩国正面临战后重建,贫困和饥饿导致部分民众靠卖血维持生计。这一历史背景的设置,紧扣小说的两个主题――贫困和卖血,从而将这个卖血的故事成功地从中国移植到了韩国。
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提示时代背景,鲜有借叙事者之口讲述时代或在小说中直接体现时代背景的事件,采用了淡化时代背景的处理方式。“……在这部小说(指《许三观卖血记》,笔者注)中余华完成的是对世界‘活生生’一面的再现。而为了突显生活的‘活生生’的一面,余华有意避免了生活被时代或历史遮蔽的危险,有意在小说的现实中不对具体的时代语境和时代关系作更多的交代,而是直接让他们融入小说的叙述,与人物的生命存在发生最直接的关系。……而悬搁‘历史’则会极大限度地呈现生活的感性和人生的感性,同时亦能通过对‘历史场景’的‘为什么’的悬置,达到对于‘人类生存’的‘为什么’的思考和呈现”。电影的处理方式与此无异。电影中对时代语境的表现除了两次字幕提示时间是1953年和1964年之外,只有电影画面中写在农村墙上的“坚决反对没有统一的停战”的标语、男人们做建筑工程的场面、街上的美国大兵和美国罐头,以及香水等物件体现出当时是战后重建、美军进驻时期,此外并无直接表现时代环境的具体事件,而是将镜头聚焦在许三观身上,全力展现许三观生活的点滴。从这一点来看,电影《许三观》在淡化时代背景,突显个体生存状态方面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表现的艺术精神是相近的。
二.许三观――英雄式的小人物
王安忆曾撰文说:“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但却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违反那么一点人之常情的世人。就是那么一点不寻常情,成了英雄。比如许三观,倒不是说他卖血怎么样,卖血养儿育女是常情,可他卖血喂养的是一个别人的儿子,还不是普通的别人的儿子,这就有些出格了。像他这样一个俗世中人,纲常伦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