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红花籽油中的亚油酸含量.doc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红花籽油中的亚油酸含量.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红花籽油中的亚油酸含量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红花籽油中的亚油酸(linoleic acid)含量 吴艳 王勇 (塔城地区质量与计量检测所,塔城 834700) 摘 要:石油醚—苯 (1:1)和正己烷—乙醚 (2:1)混合溶剂溶解红花油,甲酯化亚油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红花籽油中亚油酸进行了比较。采用以脂肪酸甲酯标准品与试样色谱峰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定性,定量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用色谱软件将溶剂峰扣除,直接计算出亚油酸在脂肪酸总量中的质量百分比。重复性试验:RSD5%。比较,用石油醚—苯 (11)和正己烷—乙醚 (2:1)混合溶剂的方法简便、快速、稳定性较好,与国标方法检测结果差异不大,结果可靠。 关键字: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亚油酸含量、红花籽油红花籽油被称为“亚油酸王”,是已知植物油中含最高的油脂,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市售的两个品牌亚油酸含量用不同的试样方法进行了测定。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1.1.1 0.4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称2.24g氢氧化钾溶于少许甲醇中,然后用甲醇稀释到10ml。 1.1.2 石油醚(30~60℃沸程)和苯的混合溶剂(11)。 1.1.3 正己烷和乙醚的混合溶剂(21) 1.1.4 日本岛津GC2010plus气相色谱仪,配FID检测器,GCsolution分析软件 1.2 试样的甲酯化处理方法 1.2.1方法1:取试样30--100mg(约2-6滴)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2ml石油醚和苯的混合溶剂(1:1)使试样溶解,再加入2ml0.4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混匀,静置10min,加水定容1-2ml振摇,放置上液澄清,加水至刻度,若上液澄清浑浊,可滴加几滴无水乙醇1-2min即可澄清,上层液即可用于气相色谱分析[1]。 1.2.2方法2:取试样30--100mg(约2-6滴)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2ml正己烷和乙醚的混合溶剂(2:1)振荡使试样溶解,再加入2ml0.4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混匀,静置10min,加水定容1-2ml振摇,放置上液澄清,加水至刻度,取上清液用于气相色谱分析。 1.3分析测定 1.3.1仪器工作条件色谱柱:分离柱采用交联TR—WAX (30m×0.25mmID×0.5mm)毛细管色谱柱;分流进样,载气:N2,线速度80cm/min;分流进样,分流比:5:95汽化室温度:230℃;柱室温度:210℃恒温;检测器:FID,230℃;进样量:1μL。 1.3.2定性和定量测定:本法采用脂肪酸甲酯标准品与试样色谱峰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定性。定量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在色谱分析软件上利用时间程序将溶剂峰的峰面积扣除,直接计算出亚油酸在脂肪酸总量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色谱图见附图。 附图1 色谱分离图用石油醚—苯(1﹕1)混合溶剂溶解红花油 附图2 色谱分离图用正己烷—乙醚(2﹕1)混合溶剂溶解红花油。 2结果与讨论2.1对市售2种红花籽油中的亚油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见附表1。 附表1 红花籽油中亚油酸含量测定结果及方法变异系数 样品 塔原红花红花籽油 塔缘红花籽油 方法 石油醚—苯(1:1) 正己烷—乙醚(2:1) 国标推荐方法 石油醚—苯(1:1) 正己烷—乙醚(2:1) 国标推荐方法 测定结果(%) 79.122 79.119 78.452 81.656 81.766 80.864 79.152 79.242 78.412 81.654 81.745 80.541 79.194 79.214 78.399 81.542 81.542 80.654 79.154 79.220 78.421 81.948 81.528 80.421 79.191 79.201 78.433 81.654 81.354 80.547 平均值 79.163 79.199 78.423 81.691 81.587 80.605 标准偏差 0.030 0.047 0.020 0.152 0.171 0.166 变异系数 0.038% 0.060% 0.026% 0.186% 0.209% 0.206% 由附表1中实验数据可见方法1和方法2与国家标推荐方法结果差异不大,变异系数均<5%,且同一样品用以上三种方法酯化,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5% 2.2由于有机酸一般极性性较强,亚油酸含碳高,沸点高,所对它们必须甲酯化转化成相应的酯,以增加其挥发性,才可进行色谱分析。本文采用的石油醚—苯(1:1)氢氧化钾—甲醇室温酯化法和正己烷—乙醚(2:1) 氢氧化钾—甲醇室温酯化法,测定结果差异不大,与国家标推荐方法比较最大优点是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稳定性较好。 2.3本文采用的石油醚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