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电员针疗法研究.doc

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电员针疗法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电员针疗法研究

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电员针疗法研究 椎动脉供血不足(颈性)临床十分多见,改善循环药 物虽可取效于一时,但因其不能解决原发疾 患,故停药后易复发。传统的颈部治疗亦有一定疗效,但疗程长,费用高。自1996~1998年 ,作者用电员针疗法治疗该病47例,经与采用综合疗法的30例患者对照,近期疗效显 著,远期效果亦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接诊后均行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查、摄颈椎X线平片,行颈椎或颅脑CT扫描(部分 尚行颈椎或颅脑MRI检查),做血脂、血糖化验,排除由于心脑血管或其它疾患所致的椎动 脉供血不足。确立诊断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男28例,女19例;门诊患者11例 ,住院治疗36例;病程3天~6个月;年龄10~58岁;其中伴颈椎骨质增生(主要为钩椎关节 增生)34例,伴颈椎间盘突出17例,颈椎序列失稳18例,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及颈后深肌压 迫性供血不足10例;初诊患者13例,其余患者均接受过不同方法的治疗。对照组30例,基本 情况与治疗组相似,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电员针疗法 电员针系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研制,由针体(呈椭圆形)、针身(呈圆筒状,直径 4cm,长17cm) 等构成。针体为同芯电极,芯极接脉冲电负极,外环极接脉冲电正极,针身内置有脉冲发生 器、电池、外设开关、频率及强度调节器、显示器、外电源插口。治疗时患者取坐位,颈部 稍前倾,暴露治疗区域,温开水擦净局部皮肤,涂耦合剂(含药),置电员针并调节输出至耐 受程度开始治疗。施治范围为上项线、过C7水平线与双侧横突连线所组成的矩形区域, 重点为6条线(上述四线与双棘突旁线),基本手法有4种。松解法:针体与治疗部位的肌纤 维走向呈垂直或平行方向的弹拨、滑动,或以某处为中心作旋转移动。网眼法:针体在治 疗区域内作上下、左右的网状推拉滑动手法。三维法:治疗的同时配合颈部的矢状面、冠 状面及水平面方向的运动。拔伸法:双手托患者颌部,轻轻用力向上拔伸颈椎。每次治疗 时 间8~12分钟,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1周复查椎动脉血液供应,即时疗 效为当次治疗结束后检查椎动脉血液供应。   2.2 综合疗法 注射用生理盐水(250ml)2瓶,分别加入丹 参注射液16~20ml、脉络宁注射液20ml,每日1 次,静脉滴注,连续10次。颈椎牵引(枕颌带法),仰卧位或坐位,牵引重量 3~5kg,20~30分钟,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消失,椎动脉供血恢复正常(每秒50~100cm)。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椎动 脉供血达每秒40~50cm。有效:症状减轻,椎动脉供血达每秒30~40cm。无效:治疗前后无 变化。   3.2 治疗结果 经治疗1~3个疗程,治疗组治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4例。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9例,有 效7例,无效1例。两组治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62,P<0.05) 。治疗组治疗前后的椎动脉供血及即时椎动脉供血情况分别见表1、2。 由表1可知,本疗法具有显著改善椎动脉供血的作用(P<0.01)。由表2可知,本疗法具有明显地即时改善椎动脉供血的作用(P<0.001)。 表1 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动脉供血情况比较 供血情况   (cm*s-1) 治疗前   (例) 治疗后   (例) t P 正常(>50) 0 32 基本正常(40~50) 8 11 7.56 <0.01 偏低(30~40) 17 4 低(<30) 22 0 表2 治疗组即时供血情况比较 cm*s-1   n 供血情况   (±s) t P 治疗前 10 37.2±6.2 4.8 <0.001 治 疗后 10 44.4±2.7   4 讨 论  颈性椎动脉供血不足多发生于30~50岁 的青壮年。一般认为是在椎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加之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等退行性变压迫 了椎动脉及其后交感神经丛致椎动脉痉挛所致〔1〕。近年来由于人们的工作节奏 加快及传统的生活规律发生变化,该病的发病年龄明显趋前,临床所见的椎动脉供 血不足患者多数并不伴椎动脉硬化。一般而言,青壮(少)年发病者,多具有清楚可述的外伤 或劳损史(含姿势性、挥鞭性及暴力性等损伤形式),致晕原因多为颈椎失稳、移位及颈枕 部深肌紧张痉挛。发生于中年的患者多系超负荷工作,长时间伏案低头,钩椎关节硬化增 生及枕后肌压迫所致。老年人发病一般责之于颈椎的自然退行性改变或寒湿不良气候的刺激 ,供血不足多由增生刺压,或骨质疏松,关节囊松弛后颈椎不稳所致。但无论哪一个年龄 层次发病,其基本原因都是由于颈椎局部缺乏必要及正确的主动运动,自我稳定机制及颈椎 正常的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稳定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