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互联网道德方面.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互联网道德方面

目前,中国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地球村”离我们已经不再遥远。然而,面对汹涌而至的网络大潮,人们更多的是在进行技术的准备,却未能足够地关注心理与道德的“堤防”。因此,当随之而来的社会网络道德失范猝然发生并呈蔓延之势时,未能做好充分准备的社会教育体系便陷入了失措和恐慌。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社会道德问题的研究有必要从客观地认识和评价网络活动特征入手,对网络环境下社会道德问题出现的必然性?网络社会德育的可能性和影响机制等问题作深入的心理与社会分析。 网络社会中道德问题的必然性 一般认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体在网络社会中的道德成长的心理与道德人格的变异,另一个则是指性质明确的网络活动中的过错行为。前者主要指因数字化生存而导致的道德情感冷漠与人际疏离,后者则包括利用网络背离和违反社会的行为规范。按其程序不同可分为网络犯罪和网络越轨两种行为。在国外,网络伦理研究者把与网络有关的道德问题归纳为“7P”,即Piracy(盗版)?Pomography(色情)?Privacy(隐私)?Pricing(价格)?Policing(政策制订)?Psychology(心理的)和Protection of the Net work(网络保护)。从成因上看,社会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既有网络环境的直接诱因,同时也有网络活动个体自身方面的因素。   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决定了虚拟世界道德问题的“社会化”。在网络对社会道德教育影响日益凸显的今天,提及网络,人们更多想到的是网络活动的虚拟性,而忽略了网络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和现实性,割裂了虚拟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联系。事实上,从总体关系上看,虚拟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之间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的。从表面上看,受自身特性的影响,网络远远超越和脱离了客观世界的制约和现实生活的影响。借助网络技术,人们可以突破现实交往的时空制约,进行跨时间?跨地域的具有极大自主选择性的交流。同时,利用网络沟通的匿名性特征,网上的人际沟通也不再受现实生活中固定的社会角色所规制。在BBS或聊天室里人们可以虚拟各种现实生活场景,同时扮演多种职业角色或性别角色。但是从虚拟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联系去看,在网络空间中,人们所虚拟的内容依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网络世界虚拟的场景或角色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主观投射,常常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达成的愿望和企求。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同时也决定了网络活动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在客观世界的活动。网络的人际交往也会直接转化为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黑客攻击行为和其他类型的网络犯罪就是极好的例证。黑客的侵害行为虽然发生在网络空间,但其侵害的对象却是指向现实生活中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其侵害的影响和行为后果也必然在现实生活中得以体现。早期的网友交往大多沿袭这样一个程式:网上聊天——电话联系——相约见面。许多网友随着交往频率的增加和了解的加深,都会打破“不见面”的承诺,而把网上的人际关系转化为现实的人际关系。   因此,所谓的网络行为只不过是在现实空间中发生的,以符合电子空间的方式所进行的行为或行动。没有一种网络行为可以脱离现实空间中的活动而独立存在。网络世界与现实客观世界的关系决定了网络不可能成为完全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人类活动空间。我们必须正视网络与现实之间的这种统一性,避免片面夸大网络的特殊性与现实世界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网络环境下社会道德问题的必然性,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和认识,才能对网络环境下社会道德问题的出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积极的应对。   网络活动主体特征的心理特征与年龄阶段构成了网络社会道德问题的内在因素。CNNIC第十五次统计报告关于网民年龄构成比例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3%,其次是18岁以下的网民(16.40%)和25~30岁的网民(17.7%),30岁以上的网民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占比例相应减少:31~35岁的网民占到11.4%,36~40岁的占到7.6%,41~50岁的占7.6%,还有4.0%的网民在50岁以上。35岁及以下的网民占80.8%,35岁以上的网民占19.2%,年轻人仍是构成网民这一庞大群体的主要对象。   特殊的年龄阶段和人格的特异性构成了青春期特殊的心理特征。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具有过激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在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他们都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把青春期心理特征的研究重点放在11~12岁:11岁为机体的世变阶段,此阶段的儿童常常有冲动和强烈的逆反情绪,在行动上常表现为与同伴争吵?与父母作对。从12岁开始进入积极的反应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内心冲突激烈?情绪波动明显加剧,心理学家霍尔将其形象地称为“疾风怒涛时期”。   处在青春期前后的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