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
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 JJG744-2004《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 》 第一部分 X射线机简介 什么是X射线辐射源 医学诊断用的X射线机所产生的射线束 医学诊断用的X射线机主要由X射线管、高压发生器、成像设备、控制装置和诊断床组成。 X射线管 x光机是产生X光的设备,其主要由X光球管和X光机电源以及控制电路等组成,而X光球管又由阴极灯丝 (Cathod)和阳极靶(Anode)以及真空玻璃管组成,X光机电源又可分为高压电源和灯丝电源两部分,其中灯丝电源用于为灯丝加热,高压电源的高压输出端分别家在阴极灯丝和阳极靶两端,提供一个高压电场使灯丝上活跃的电子加速流向阳极靶,形成一个高速的电子流,轰击阳极靶面后,99%转化为热量,1%由于康普顿效应产生X射线。 影像增强器原理图 第二部分 规程适用范围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定。 本规程不适用于X射线(CT)辐射源、数字摄影(CR、DR)辐射源、乳腺摄影辐射源 首次检定 对未被检定的测量仪器进行的检定 后续检定 测量仪器在首次检定后的一种检定,包括强制周期检定和修理后检定 本规程不适用于X射线(CT)辐射源、数字摄影(CR、DR)辐射源、乳腺摄影辐射源 CT: 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CR系统: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成像板代替增感平胶片作为载体经X射线曝光,再用激光扫描获得影像信息的设备。 DR系统: 采用数字化X射线影像探测器技术实现X射线 摄影的装置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定。 本规程不适用于X射线(CT)辐射源、数字摄影(CR、DR)辐射源、乳腺摄影辐射源 第三部分 计量性能要求和检定方法 检定项目一览表 1、辐射输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 1、辐射输出的比释动能率要求 在规定的范围内,以连续工作方式时,不带影像增强器的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输出的比释动能率不大于50.0mGy●min-1 在规定的范围内,以连续工作方式时,带影像增强器的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输出的比释动能率,用于诊断的不大于25.0mGy●min-1 ;用于介入的诊断放射学的应不大于100.0mGy●min-1 影像增强器作用 无影像增强器,荧光屏上的亮度很低,有影像增强器,能提高亮度。 影像增强器原理 2、辐射输出的比释动能率检定方法 (1)放置探测器 (2)设置测量条件 (3)进行数据处理 无影像增强器之-床上管 无影像增强器之-床下管 影像增强器之床上管 影像增强器之-床下管 影像增强器之C型臂 其它类型 空气比释动能率条件设置 电压:携带式60kV 其它70kV 电流:无影像增强器3mA 有影像增强器1mA 介入治疗20mA 数据处理 连续测量三次以上,取平均值 公式 K=MKTPNK 式中 M-平均值 NK-校准因子 KTP -电离室探测器温度气压修正 电离室原理 一般为圆柱形,电离室中间有一个柱状电极,它与外壳构成一个电容器。在电离室的两极加上电压,可以收集放射性射线作用产生的电离电流。 电离室是开放式的,与大气相通。 半导体型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有两个电极,加有一定的偏压。当入射粒子进入半导体探测器的灵敏区时,即产生电子-空穴对。在两极加上电压后,电荷载流子就向两极作漂移运动﹐收集电极上会感应出电荷,从而在外电路形成信号脉冲 。 2、辐射输出的质 半价层:将单向粒子流的辐射量减少到初始值一半的减弱层厚度 (1)、辐射输出的质要求 见规程 (2)、辐射输出的质仪器放置 (3)、辐射输出的质条件设置 电压:80kV(X射线管电压≥80kV时) 标称电压(X射线管电压<80kV时) 电流:合适mAs (4)、辐射输出的质数据处理 作图法 计算法 1)、辐射输出的质数据处理作图法 不加铝片20mGy/min,加2mm铝片13mGy/min,作图求半价层 2)、辐射输出的质数据处理计算法 例题:不加铝片20mGy/min,加2mm铝片13mGy/min,求半价层 解答: 衰减公式I衰=I0 e- μ t μ= ㏑ (I0/ I衰)/t μ= ㏑(20/13)/2=0.2154 t =㏑ (I0/ I半)/ μ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