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梁思成的故事.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课 题 《梁思成的故事》 课 型 主读课 课 时 2 上课日期 2013年月日 二、整体感知——初识梁思成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文章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注意捕捉相关语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多媒体展示)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本文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方法提示:1.寻找相关段落;2.提取关键词语) (生默读课文3—5分钟)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教师及时点拨和提示: 找出事件发生的事件、地点。 找出事件的起始段。 套用格式:谁+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 师生明确: 第一件事:梁思成在60年前勘察应县木塔。 第二件事:梁思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奈良古城。 三、重点品读——走近梁思成 师:写人离不开事件,具体事件是我们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深情朗读,走近梁思成,请同学们先品读第6节“梁思成堪测应县木塔”这一部分,说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梁思成。 (多媒体展示) 品读“梁思成勘测应县木塔”部分: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1.60年前梁思成勘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经历,你觉得作者写得怎么样? 师生活动步骤: ①教师引导,多媒体出示: ·品味语言。 ·体会内容是否真实。 ·找出表达方式。 ·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提示,从不同方面,各抒己见) ②小组学生共同完成问题后,小组代表发言: ·有想象的成分。 ·作者虽然没有经历,可是感觉内容真实。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抒情等。 ·作者采取和旅游者心情来对比。 ③组间合作后,小组代表班级展示摘录: ·“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写出了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我们从中读出一个敬业、无畏的梁思成。 ·“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从“第一个”“两腿悬空”“攀援”看出了一个勇敢,为了工作不顾安危的梁思成,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我从“顾不上”、“也未想”读出了一个为了事业忘我、不畏艰难的梁思成。”从“大风中”写到了环境险恶,更衬托他无畏的精神。 ④师评价总结:建筑是一种艺术,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表现。这正是建筑价值所在,也是建筑生命、灵魂的体现。正是因为梁思成视建筑为生命,深刻认识到建筑的价值,所以他才能做出令世人钦佩之举。 2.我们一起研读“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也就是文章14-22节:说说你又还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同学们可以结合文中所写内容抓关键词语、句子来分析,也可以从写作方法(即怎样写)的角度来研读。 (多媒体出示) 重点研读——走近梁思成研读“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部分”: 结合文中所写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梁思成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方法提示:可以从作者所写内容(理解具体词语、关键句子)的角度研读人物形象,也可以从写作方法(即怎样写)的角度来研读。 请各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并在组内推荐代表发言。 师生总结: 梁思成对工作认真,执着,无畏,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对人类文化的无限热爱。 3.如何理解“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首先结合具体事物理解本句话;其次联系梁思成的具体身份加以理解;再次体会这句话的弦外之音。 具体事情: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 具体身份:对建筑有深厚感情的建筑学家。 弦外之音:自己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提示自主理解,小组间合作探究,从不同方面各抒己见) 学生: 梁思成把自己比作辽代的一块木头,写出了他对古建筑的热爱之情。同时,自己“又”像辽代的一块木头,身不由己,这是一种无奈的忧愤。 师评价明确:从表面来看这是调侃自己的顽固,实际上说出了自己的无可奈何与无能为力,也暗示着自己不妥协。 四、比较探究——感悟梁思成 互动1: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 强调:从两个方面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体会两篇文章的主题;分析全文内容(即全文以什么为主)。 不同点:了解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从而分析选材上的不同;分析写作手法、表现方法上的不同。(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最佳答案) 明确:相似之处:1.都是表现当代学者的神风貌;2.都以叙述主人公的事迹为主。 不同之处:涂元季是钱老的秘书,与钱老朝夕相处,但涂元季侧重写事情本身,少有肖像、行动描写,很少用华丽的形容来抒情。李辉与梁思成并没有多少交往,作者构思此

文档评论(0)

xedake8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