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环下的生物学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网络环下的生物学教学

浅议网络环境下的生物学教学 ——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例 作者简介:张之玫(1961年),女(汉),中学一级教师,理学学士。张之玫 (广西南宁十四中高中部 530022) 作者简介:张之玫(1961年),女(汉),中学一级教师,理学学士。 摘 要 文章对网络环境下生物学科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从实施环境、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较详细、较全面地介绍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并且阐明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的教学,所具有优势以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生物学教学;信息化 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在给学生带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数字化信息的同时,也引出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如: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交互性的特点?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资源“助学”而非“助教”? 是仅仅把这种技术看成是一种教学手段革新,还是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至高点? 如何调动学习者 “自主建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等等。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光靠“课堂演示型”这种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网络的发展无疑为多媒体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把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才能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结合生物课的教学实践,尝试进行了网络环境下生物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实施过程 1.1 实施的环境 在网络教室进行,使用的多媒体有教师机、联网的计算机共48台(一人一机)。从根本上改变了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垄断计算机的做法,为充分发挥其交互性的特点提供了条件,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1.2 教学准备 遵循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自行设计制作“基因的分离定律”网络型教学课件。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导言”、“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题思路”、“基础练习”、“板书提纲”等几大板块。由于是采用网页设计的,可按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跳转,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自主随意地进出任一板块的内容,并且提示明确、操作便捷,既便于教师自如地教,也便于学生自主地学。 1.3 教学过程 1.3.1 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与一定“情境”相联系,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新课开始,课件以图片的形式将以下问题呈现给学生:“一对夫妇都是双眼皮,为什么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A型血的父亲和B型血的母亲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吗?”选择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教学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注意和兴趣。 1.3.2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浏览教师所提供的有关孟德尔的相关网站,并借助网络课件观看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从F1和F2的性状表现发现并提出问题。如:F1为什么全部都是高茎?F2为什么会出现高茎和矮茎的分离?F2性状的分离比为什么是3:1?是什么物质在起作用?等等。那么究竟哪个是关键性的问题呢?此时需要教师及时梳理点拨,帮助学生抓住主要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思维,而思维则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当探究的主题确定后,学生借助网络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1.3.3 自主探索 探究活动的核心是假设的提出。课件引导学生沿着孟德尔走过的足迹,鼓励其大胆地对分离现象进行猜想、假设,共同探索性状分离的奥秘。学生借助网络课件查找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通过自学、猜想、分析、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随后播放课件显示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让学生明白孟德尔假说提出的思路,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学生一个可以站立的台阶。接着安排一个“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及合作的机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将教学重点直观化。最后引导学生把前面学过的减数分裂知识与本节课的等位基因的内容联系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基因和染色体二者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特点,使学生看得见肉眼无法看到的生物微观世界。在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很容易明白“等位基因分离是性状分离的原因,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的道理,以便顺利地突破、化解教学难点。 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什么实验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孟德尔的验证实验来体验分离定律的确立经历了哪些过程,完成对遗传现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经新知识与原有知识

文档评论(0)

80092355k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