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上海长江隧道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简介.ppt

【2017年整理】上海长江隧道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上海长江隧道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简介

设计要求: ±150mm 平面平均偏差:22mm 高程平均偏差:26.5mm 环平均高差: 2.7mm 六、工程质量情况 二 四 3 一 3 三 3 五 工程简介 主要汇报内容 3 七 六 工程大事记 工程特点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 结语 工程质量情况 工程关键技术 工程自2006年9月23日正式开工后: 西线隧道:2008年9月2日顺利贯通 东线隧道:2008年5月28日顺利贯通 结 语 2009年10月31日上海长江隧道正式通车 在确保优质安全,轴线控制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的同时创造: 施工记录:24m/天 556m/月 (单条隧道) 工程较原计划提前20个月完工 结 语 工程的顺利建成不仅提高了我国盾构隧道施工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大直径隧道施工和科研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我国在超大直径、超长距离隧道施工方面积累了经验。我们将在以后的工程建设中,紧紧依托协会和在座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的支持和帮助,实现突破和进步,为我国隧道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 谢! * * * 长江隧道从浦东五好沟到长兴岛施工距离长,采用2台盾构一次掘进完成2条隧道,隧道长度分别为7471.65米和7469.36米。且盾构绝大部分在长江中推进(分别为6872m和6855m)。根据以往施工经验,盾构经过长距离连续推进后,盾尾钢丝刷会产生磨损等不利情况,为此编制本方案以备需要进行盾尾钢丝刷更换时使用。 工程场区75.5m深度(相当标高 – 80.1m)以上的土层按其成因类型可划分为8层,其中第①、②、③、④、⑤、⑦、⑨层又可细分为若干亚层。⑦、⑨层中承压水水量丰富,勘察期间测得承压水水头标高-4.15~-6.76m之间,据上海区域性资料,此承压水水头年呈周期性变化,水头标高0~-8m。 * 管线搬迁 设备两套互为备用, 用电考虑35KV×2,应急发电机 * 口字件照片更换 * * (3)长距离隧道的轴线控制 盾构姿态控制采用激光导向系统自动测量,并人工复核。自动导向系统能够帮助盾构司机控制盾构轨迹,达到管片拼装后隧道线形与设计线形相符。人工复核采用平行双导线方式。 * 盾构机在抵达长兴岛后,工作井前400m,将在隧道内实施垂直顶升孔,对隧道导向进一步复核。 * (2)密闭空间条件下隧道施工的火灾防范与通风 A 火灾防范 1、盾构机及车架内布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同时配置氧气、防毒面具等设施。 2、每辆运输卡车均配备灭火器。 3、安全人员配备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每天检测隧道内空气质量。 4、隧道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防火灾点站,内部布设必要的相关设施。 5、对施工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和培训,并进行防灾演习,提高防灾意识和逃生技能。 6、在道路同步施工时,下部“口”字形预制构件兼作人员紧急疏散通道。 * 口字件照片更换 利用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 最新数值计算技术和平行计算法 全三维视觉化数值仿真模拟盾构推进 模拟盾构推进数值仿真 长距离高水压下超大直径隧道开挖面稳定 总结出了一套不同施工条件下以及对周边环境保护的盾构掘进施工参数匹配优化方法 序号 项 目 参数要求 1 切口水压 根据不同覆土深度、不同地质条件设定 2 压力波动 -0.2 — +0.2kg/cm2 3 掘进速度 2-4.5cm/min遇障碍物或周边有建筑物需要保护时应低于1cm/min 4 泥水指标 比重1.08-1.25 粘度18-25s 5 同步注浆 根据地表变形监测资料设定、调整 长距离高水压下超大直径隧道开挖面稳定 浆液基本性能 指标名称 性能指标 渗透性 5×10-5 cm/s 初凝值 30H 密度 1.9 g/cm3 坍落度 12-14 cm 屈服值 800kPa(20h) 抗压强度 1.0MPa(28天) 高重度、高稠度、抗剪型、抗液化的单液同步浆研制 大直径隧道抗浮技术 同步注浆浆液的技术要求 必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填充性能 浆液在注入后,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土体强度 土体 注漿体 注漿孔 1.0m 1.0m q=0.6Mpa 注漿附加压力 大直径隧道抗浮技术 模型隧道上浮试验研究 配比拌制的浆液前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在3天后能够达到土体强度,使管片所受浆液浮力的长度仅为脱出盾尾后15环左右。 大直径隧道抗浮技术 同步施工增加隧道抗浮稳定性 大直径隧道抗浮技术 在实际施工中,隧道的上浮量最终控制在3cm左右 大直径隧道抗浮技术 复杂地质条件下连接通道施工技术 上海长江隧道需在长江底下水压力高达0.6Mpa的条件下施工8条连接通道,施工难度大、风险极高。经充分论证比选后决定采用冰冻法施工。 通过原状土的冻结、地下水流动对人工冻结的影响等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