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0924建筑的文化理解(第一讲).ppt

【2017年整理】0924建筑的文化理解(第一讲).ppt

  1.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0924建筑的文化理解(第一讲)

建筑——科学与艺术 Architecture — Science and Art 秦佑国 清 华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文 “建筑” 对应于英文: architectur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牛津字典: art and science of building 建造房子的艺术与科学 design or style of building 房子的设计或风格 梁思成1932年在写给东北大学建筑系第一届毕业生的信中说:“非得社会对于建筑和建筑师有了认识,建筑不会到最高的发达。” Building: 实体、个体、功能性、物质属性 如:建筑技术 building technology 这个建筑很漂亮 This building is beautiful. Architecture: 概念、集合、艺术性、人文属性 学科 (建筑学) 如:中国传统建筑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20世纪现代建筑 modern architecture in 20th century 建筑的构成因素 满足人类在其间活动的空间 “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老子《道德经》 及其几何特征:形状、尺寸、方位、位置及相互关系等; 形成人类审美感觉的艺术特性; 建筑的社会经济属性: 国民经济、投资、人口、土地、资源、能源、环境、生态、城市、产业、交通、政策、法规、管理、文物保护、文化传统等。  围蔽建筑空间的物质实体: 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围护结构(墙、屋面、门窗),建筑装修和装饰; 满足人类生理要求的健康、舒适、安全的环境: 建筑气候环境,建筑物理(热、声、光)环境,室内空气质量,建筑防火和防灾,建筑卫生和防疫,建筑绿化环境;(生产性建筑有工艺对建筑环境的要求) 建筑功能保障的设备系统: 运输系统(电梯、自动扶梯、自动步道),卫生设备,能源供给系统(供电、供燃气等),供水系统,排污系统,广播、通讯和信息系统,保安监控系统。 建筑环境保障的设备系统: 采暖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  建筑工程的专业配置 建筑专业——建筑师: 建筑场地(总图)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平面和空间的几何特性、艺术特性)、建筑构造设计、建筑装修和装饰设计、建筑环境特性的要求和设计保障等 — 适用、美观; 结构专业——结构工程师: 建筑结构(包括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 — 牢固、耐久; 设备专业——设备工程师: 功能与环境保障设备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 — 适用; 文化遗产 和文物建筑保护 建筑技术科学 建筑日照模拟 建筑的原则和方针 古罗马的维特鲁威(公元前一世纪)在其著作《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三原则:坚固、适用、美观。 文化革命前,“党的建筑方针”是: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 最近,重提建筑方针:适用、经济、美观。 可持续发展:生态、节能、绿色、低碳。 建筑功能 满足人们生活居住、社会交往和生产活动对建筑空间与环境的使用要求。 现代建筑功能日趋复杂 作为“遮蔽所”的建筑 建筑是人类为了抵御自然气候的严酷而建造的“遮蔽所”(Shelter)——防风避雨、防寒避暑,使室内的微气候(Micro Climate)适合人类的生存。同时也有防卫的功能。 建筑与气候 人类文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近1万年以来相对稳定的气候状况。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阳光、空气和水,以及生存所需的其它必要条件。但自然环境也有其严酷的一面:极地气温有时达零下40度,撒哈拉沙漠的某些地区会连续5年无降雨。 恩格斯:文明既不能从条件过于恶劣的地方产生,也不能从条件过于优越的地方产生。 气候作用于建筑的三个层次 建筑适应气候 地球上各个地区巨大的气候差异、在现代人工环境技术尚未出现的时代,在现在还未能采用这些技术的地区,造成了建筑的巨大的地区差异。 为了使建筑中的微气候更加适合人类的生活,人们发展了改善室内环境的技术措施:从原始的生火取暖到现代化的采暖、通风、空调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