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PG临床应用及意义.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G检查间隔 --从五年随访中得到的结论 5次判定都相同的结果的比例很高,初次阴性者,随后连续4年的判定结果基本不变,所以第二次检查间隔可为5年。 高度阳性者(3+)要立即进行胃镜检查,并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阳性者(+)和中度阳性(2+)者,建议立即进行胃镜检查。如果未发现癌变,在两年后进行下一次的胃蛋白酶原的检查。 美凯生物------杨萌 一、胃蛋白酶原的特性 二、萎缩性胃炎 三、胃癌的筛查 四、胃蛋白酶原I/II临床应用 一、胃蛋白酶原的特性 (pepsinogen) 胃蛋白酶原有Ⅰ型和Ⅱ型两种 胃蛋白酶原在pH﹤5.0时活化为胃蛋白酶(pepsin) 胃蛋白酶原I/II (PG I/II)分泌部位 PGⅠ是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 PGⅡ除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外,幽门腺和十二指肠腺亦可产生. 1. 贲门腺部位 2. 胃底腺部位 3. 幽门腺部位 4. 十二指肠腺部位 分泌胃蛋白酶原Ⅰ 分泌胃蛋白酶原Ⅱ 1、2、3、4分泌胃蛋白酶原Ⅱ 2分泌胃蛋白酶原Ⅰ 1. 贲门腺部位 2. 胃底腺部位 3. 幽门腺部位 4. 十二指肠腺部位 PGIPGII 胃蛋白酶原I/II( PG I/II) PGI是检测胃泌酸腺(胃底腺)细胞功能的指针,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胃酸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PGI降低; PG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相对于胃窦粘膜),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生有关; PGI/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 不同胃炎中的PG I/II含量及原因 PGI PGII PGI/PGII 原因解释 浅表性胃炎 由于胃体胃窦炎症刺激、胃底腺PGI/II释放均增加 慢性轻-中度萎缩性胃炎 正常 虽然主细胞数量减少,但由于周围炎症刺激,主细胞持续释放PGI入血的量增加,故PGI正常 由于胃窦炎症、幽门腺增生及肠化生,使PGII产生增多 慢性重度萎缩性胃炎 正常 由于胃底腺大量丧失,代之以假幽门腺化生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定义: 当胃黏膜发生萎缩并伴有肠化生时,则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组织病理学 胃黏膜萎缩:胃黏膜固有的腺体(幽门腺或泌酸腺)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炎症: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纤维组织增生 肠化生:胃固有腺体为肠腺样腺体所代替 假幽门腺化生 胃体部或胃底部的腺体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为类似幽门腺的黏液分泌细胞所取代 是区别肠化生的另一种化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所见 胃黏膜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色或灰绿色 胃黏膜表面呈细颗粒状 黏膜下血管显露 黏膜皱襞变浅 慢性胃炎进一步发展 胃上皮或化生的胃粘膜上皮在再生的过程中发生发育异常,可形成异型增生(dysplasia),表现为形态异型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 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癌变率 大量流行病学、病理学和临床证据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胃癌发病危险增高并且其患病率又与胃癌死亡率强相关 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约为0.5%-1% 胃癌的形成过程 正常的胃粘膜healthy stomach mucosa 浅表性胃炎superficial gastritis 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 异型增生dysplasia 胃 癌gastric carcinoma 胃螺旋杆菌感染 利用胃蛋白酶原(PG)法进行筛查 胃癌的国内状况 2006.12 卫生部主办的“中国健康激励计划”消息表明: 中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0万人、死亡人数达30万人,死亡人数在所有癌症中居首位 胃癌已呈现年轻化趋势,在胃癌患者中,30岁以下年轻人的比例由上世纪70年代的1.7%升至当前的3.3% 胃癌的国内状况 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区,患病率和死亡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近年来,虽然城市人口胃癌的患病率有所下降,但农村人口患胃癌的人数大幅增加。在过去十几年里,上升了25%以上。 由此可见,胃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恶性肿瘤 胃癌的早诊及早治 临床研究发现,始发阶段的小胃癌、微小胃癌10年存活率可达100%,而晚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20%。 因此,胃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三、筛查胃癌的方法(screening test) 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日本学者白壁彦夫1950年创建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方法,结合纤维胃镜检查 (X线-胃镜筛查方案)。 Samloff于1982年建立了PG I/II放射免疫

文档评论(0)

xuchangb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