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向榆关.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身向榆关

身向榆关那畔行 摘要: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我经历了一次次思想与行动的冲击,教师、学生、文本、资源,在这些多维元素的立体交织中,我又经历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抉择与应用,课堂在反思中一次次清晰起来,目标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亮堂起来,不是迁就,不管是人文还是工具,是教师还是学生,是文本还是资源,而是选择、参照、渗透、融合,与学生同行,与教师同行,与文本同行,与资源同行,在同行中激活文本,融入资源,点亮教师的智慧,获得学生学习生命的再次提升。教学就是在经历中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 行动反思 教学成长 曾经看到过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我的眼里自己创作的教案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这正如画家之于他的画,音乐家之于他的谱子,作家之于他的小说,设计师之于他的时装……许多时候,自己创作的教案往往是以溪流、璞玉、小白杨、丑小鸭等意象呈现的。因为是溪流、是璞玉、是小白杨、是丑小鸭,所以它们就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成长诗篇和流转旋律。”心底很是认同,尽管我与大师的水平有天壤之别,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我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从当初到最后却实实在在地拥有了整个酸甜苦辣的过程,在整个历程中,我曾一度无法知道道路是坎坷还是平坦,是风雨还是响晴,但终于就这样走过来了,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成长轨迹。 第一版:迁就人文还是迁就工具——美丽的小兴安岭并不美丽 后知后觉:语文学科的人文与工具之争由来以久,可最后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而已。因为在为语文教学而奔波劳碌,因而就不能忽视语文的人文或者工具的存在。有时,我们可能迁就了工具,而导致人文的失落,又有时,我们也曾一度为人文而欢呼,于是,工具被挤到了语文的边缘。在一种极度的尴尬中,我们品尝了课改的艰难。任何迁就,或许会让我们失去自我!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是我今年参加杭州市第四届小语会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时抽到的课文。11月1日抽签,11月9日上课,初拿到这篇课文,觉得文质兼美,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当时认为应该是比较好设计的。因为文本中的作者围绕树,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介绍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用词准确。但要把第一课时既上得扎实又出彩,(毕竟它是一堂比赛的课,无法逃避别人的诊断),却很难找到一个突破口。这使我一度陷入了困境。小兴安岭离这儿的学生距离很遥远,再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对美文的感悟受到其年龄段的限制,我担心学生很难真正走进文本,感悟到文章的内涵。但是我没有时间抱怨,因为时间非常紧迫。11月2日晚上,这一夜真是备受煎熬,直到半夜才完成初稿。 第1版《美丽的小兴安岭》(第1课时),大体思路如下: 谈话揭题: 结合地图,猜要去的目的地。 看小兴安岭图片,简单谈谈感受。 初读课文 梳理课文脉络 字词检查 质疑:提出不懂的词语 挑战难句 学习第1段和最后一小节 理解:几百里连成一片的情景 认识中心句 重点学习第4节---秋季的小兴安岭 提出: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秋天的美景的 喜欢哪一句,读读悟悟 写话迁移:依照张大千的写话,让学生写写身边的秋季 抓特点:动物、松鼠、大雁、喜鹊 4、 小结: 作业 选择喜欢的句子背背 仿写秋天的景色 收集小兴安岭的资料 从设计的过程看,从字词到文章,选择重点段朗读感悟再到写话练习,似乎还不错,但事实是上下来的感觉很糟糕,觉得整堂课不愠不火,学生的参与很被动,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缺乏层层剥笋式的深入,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因为有了太多生硬、理性的元素而显得浅薄,浮于表面。我始终无法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其感受到小兴安岭秋季层林尽染,如水粉画般厚重灿烂的动态美,落叶飘舞那种果实成熟的丰收和各种名贵药材,带给人们的喜悦也流于表面。学生的学情不容乐观。整堂课我也随着学生的学情不够高涨,开始思绪游离。后半节课我是熬过来的。听试教的老师也说:这样的课平时上上还行,但要出去比赛是拿不出手的。 结合老师们提的建议,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1、没有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只是作了比较表面的学习。学习“秋季”一段,学生都谈得比较泛,而这个时候我明显受到其情绪影响。开始在心底责备学生的语言匮乏,情感淡漠,思考无力,自己也开始游离于课堂。不再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体味它们真正的阅读滋味,这一节课很松散。 2、没有让学生自己从文本中自主体会。一些词句要好好推敲,因为没有深入品读交流环节,没能引导学生在情感和文字里走个来回,仅仅问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就引发开去,就好比电力很猛的钻头在泥地上擦滑,无法拨动学生的心弦。 3、在内心深处,是否真正把学生置于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作为学习的合作者,心灵对话者,和成长过程中的朋友。我设计的语言也不乏流畅优美,但却表情僵硬,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思考的兴趣。学生的心灵感受呈简单化、单

文档评论(0)

xinghua3a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