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课程.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章课程

第7章 课 程   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   1. 课程的定义:① 课程即教学科目;② 课程即教学经验;③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鲍尔斯、金蒂斯);④ 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弗雷尔);⑤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讲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领悟的、实行的和经验的五类课程。   2.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① 大教学小课程论,其代表是苏联和我国教育者;   ② 大课程小教学论,在北美比较普遍;事实上两者大同小异,课程和教学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课程与教学既有关联,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研究领域;课程强调每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看作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 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又称为学科中心课程论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和布鲁纳为代表,主张学校教育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代表理论是要素主义(巴格莱)和永恒主义(赫钦斯)。   4.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可以称作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认为应该把课程的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上;   其核心观点在于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其特点一是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二是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5.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主要包括经验主义课程论(杜威)和存在主义课程论(奈勒)。   6. 学科课程,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的内容,按照学科的逻辑来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安排教学顺序和课时数,分科进行教学的课程;其特点在于:   ① 分科设置;   ② 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安排内容进度;   ③ 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   其优点在于:   ① 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② 知识的完整性;   ③ 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点在于忽视了儿童的兴趣,压抑了儿童的主动性。   7. 活动课程,就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其基本特点   ①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② 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   ③ 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的养成;其缺点在于学生的知识获得不系统,基本技能训练比较缺乏。   8.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① 分科课程即学科课程;   ② 综合课程又称为广域课程、融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它打破传统的从一门科学中特定内容构成课程的做法,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坚持知识统一的观点,通过综合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把某一学科的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就可以互相强化,学习效果就会得到加强,学生更能充分地理解和把握各门学科的要领、原理和方法之间的异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会人类知识的综合性,并在学习种形成正迁移,促进其他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且综合课程比较容易切近生活。   9.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必须课程是根据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编定的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   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爱好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   10. 泰勒原理:泰勒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即   ① 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   ② 提供哪些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③ 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④ 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可以将泰勒的课程编制过程简化为:   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   对教育目标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学科的逻辑、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三方面。   11.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① 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包括教学科目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   ②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③ 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12.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规定了学生在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德智体等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它是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基础,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   13. 课程目标的来源: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学科的逻辑、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具体的培养目标以及社会的需要四方面。   14. 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文档评论(0)

lunwen19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