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集注[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楚辞集注[精选]

从《楚辞集注》看宋代的语音现象 广西大学文学院 10级汉语言文字班 学号:1021301005 姓名:葛丽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朱熹的个人背景以及所处时代,同时结合宋代的语音特点,从《楚辞集注》中发掘宋代全浊清化、东唐韵混读、全浊上声变去声的例证,并探究这些语音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楚辞集注 语音现象 现象原因 一、引言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雯,自称云谷老人,人称考亭先生、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寓居建阳考亭(今福建西北),所以他所创学派也称为“闽学”。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其父朱松(1097 一1143)政和八年(1118)进士及第,宣和五年(1123)始任福建政和尉。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生于尤溪郑氏馆 ,七岁随父寓居建州环溪精舍。在建州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绍兴十三年,朱松逝世,十四岁的朱熹遵父遗命,奉母迁崇安五夫里依父亲的朋友刘子晕,并拜胡宪、刘勉中、刘子晕为师肄业 。十八岁赴建州乡贡 ,翌年(绍兴十八年)登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人。当时登科录上朱熹的籍贯为“建州建阳郡玉(按“郡 ”当为群玉 , “玉 ”字原文模糊乡三桂里 ”。崇安和建阳 ,都属于闽北;毫无疑问,朱熹形成语言习惯的少年时代是在闽北度过的。 后来陆续任职于台州、南康军 、潭州、漳州等地,时间都很短 ,合计约九年。朱子一生博览群书,“上而无极而太极,下至一草一木昆虫之微”,创立了庞大而又精深的理学体系。他一生著述颇丰,朱子平生为文一百卷,生徒问答八十卷,别录十卷。而《楚辞集注》是朱子研究楚辞学说的结晶之作,也是其有感而发的楚辞学巨著。它全面清理和总结了以往的楚辞研究成果并汲其所长,是楚辞学史上一座里程碑之作,为后人学习和研究《楚辞》提供了许多准确而珍贵的文献资料。 本文就是在《楚辞集注》的基础上来考查宋代的语音特点。 二、《楚辞集注》中的语音现象 (一)浊音清化 全浊清化是汉语声母自唐宋以来最重要的演变之一。全浊声母平声变次清,仄声变全清。对于朱熹反切音系是否已经全浊清化。许世瑛( 1973)已指出其中已有全浊清化现象。王力( 1982、1985) 更认为其全浊声母已经全部消失, 不仅阳平调送气浊音字变为清音, 仄声字也同样变为了清音。现举例如下: 白,傍陌切。(“白”并母,“傍”帮母) 辅,叶音甫,扶雨切。(“辅”奉母,“扶”非母) 妇,叶芳尾反,房久切。(“妇”奉母,“芳”敷母) 坟,叶敷连反,符分切。(“坟”奉母,“敷”敷母) 殆,叶当以反,徒亥切。(“殆”定母,“当”端母) 地,叶音低,徒四切。(“地”定母,“低”端母) 浊,叶竹六反,直角切。(“浊”澄母,“竹”知母) 在,叶音紫,昨宰切。(“在”从母,“紫”精母) 裁,叶即词反,昨哉切。(“裁”从母,“即”精母) 存,叶祖陈反,徂尊切。(“存”从母,“祖”精母) 2、东唐韵混读 《广韵》分东 、唐为两韵,但在唐代之时就已有某些方言或当时的中原语音混为一读。到了宋代,东、唐合一也是普遍的现象。《楚辞集注》中也不乏这样的例证: 风,叶孚光反。 风:方戎切 遇合三平东非 光:古黄切 宕合一平唐见 功,叶音光。 功:古红切 通合一平东见 光:古黄切 宕合一平唐见 桐,叶音唐。 桐:徒红切 通合一平东定 唐:徒郎切 宕开一平唐定 堂,叶音同。 堂:徒郎切 宕开一平唐定 同:徒红切 通合一平东定 宫,叶古荒反。 宫:居戎切 通合三平东见 荒:呼光切 宕合一平唐晓 通,叶它光反。 通:他红切 通合一平东透 光:古黄切 宕合一平唐见 3、全浊上声变去声 “浊上变去”是汉语音韵演变史上一项重要的声调演变现象。所谓“浊上”,只指全浊声母的上声字,次浊上声不变。对于浊上变去开始和完成的年代,各家说法不一,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此一音变现象大约开始于唐代(九、十世纪)。“明确地把全浊上声字跟有关的去声字看成同音字而编排在一起的,也是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所以中间的宋代应该是这一现象的频现时期,可是由于资料少,宋朝就成了浊上变去演变史中的薄弱环节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宋代语音资料在浊上变去问题上呈现出三种面貌:全浊上尚未变去的,例如《集韵》、《四声等子》;正在变去的,例如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