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市场机制的培育与中国的改革进程.doc

第三篇市场机制的培育与中国的改革进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篇市场机制的培育与中国的改革进程

第三篇 市场机制的培育与中国的改革进程 市场化转轨的制度标准 一、从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上看 1. 微观上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程度——价格决定是不是市场 包括商品市场化的程度(投资品和消费品)和要素市场化程度(劳动、资本、土地等自然资源和知识专利)。 2.宏观上政府调控宏观经济方式的变化 包括货币政策及金融体制的变化和财政政策及公共财政的培育。 3. 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 包括所有制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的变化。 二、从市场竞争的实践需要上看 1.政府行为的规范性:政府是主导还是服务经济;是透过市场体制还是行政体制;是随意的还是按照程序的。 2.企业行为的自由度 3.要素的市场化水平:要素的市场化关系到成本的真实化,从而关系到国际贸易的公平性。 4.贸易条件的公正性: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是不是一样的。 5.金融参数的合理性:政府是否管制汇率等等。 市场机制作用的一般功能及市场失灵 一、市场机制的作用 1.资源配置,包括商品配置和要素配置 2.通过价格信号来实现资源配置,而计划经济是通过数量信号。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不论是最发达的市场经济还是最典型的计划经济,都不可能是单纯的一种信号,只是以哪种为主。价格信号的优点是a分散决策b竞争真实,因为价格真实。 3.宏观上,看不见的手可以达到总体和谐功能。过程是分散的自发竞争,但是结果是逼进于总体和谐的。 所以市场机制的优点就是个体的活力、竞争性和总体的和谐。 二、市场机制实现其作用需要的基本条件: 1.人文社会条件:要求绝大多数成员满足经济人假设,既第一利己,第二自由。这实际上是私有制的要求。公有制下这两个条件能否存在是公有制实行市场机制的最大难题。 2.信息是充分且对称的:充分是指交易者在市场中都能够掌握完整的信息,,而且获得信息的代价为零,即信息是无价的自由品,否则他的利益最大化就会受损。对称是指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是对等的,否则会存在欺诈,使一方的利益受损,总体不能达到最优。 3.没有垄断,即竞争是充分的。 4.产权界区严格、清晰。否则运用市场机制所耗费的时间和资源就会增大,甚至造成市场失灵。 三、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市场机制的基本条件在现实中是苛刻的。(如私有制悖论,对一个个体权利的绝对保障,必然是对其他个体权力的干扰,因为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人的行为是其他人目标函数的变量;“计算机乌托邦”得不可行等等) 微观上: 1.比较广泛地存在交易障碍。市场机制是一个交易机制,其作用必须通过交易实现。障碍来源①交易者相互占有商品数量不同,贫富差距过大,双方交易无法进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就是广大劳动者的相对贫困甚至绝对贫困。②交易者发现交易机会存在困难。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发现交易机会的成本过高),可能最终导致一方不交易。③价格扭曲,使得交易不真实,或不按照市场规则进行。例如“第三方付款”问题,买方不关注市场硬约束,而是第三方的容忍度的软约束。 2.产权边界不清导致外部性存在。 3.垄断的存在。在私有制条件下,反垄断的是政府;而在公有制条件下,由于垄断主要就是政府兴办的企业,难以由政府来“自我革命”反垄断,所以反垄断的主体还需要讨论。 4.非经济原因对市场规则的否定:军事(战争时商业利益要服从军事需要,即使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的原因使一些领域的交易是不按照市场规则的。 宏观上: 由于微观上存在以上问题,宏观上也很难自动地趋于均衡位置。 1.市场总量上难以出清,经济危机。 2.从发展的角度看,难以有效地提升结构高度。经济总量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不同,总量变化在短期内就可以通过动员更多的劳动、资本和资源,靠增大要素投入量,扩张数量来实现,不需要技术、制度创新,不需要改善效率。但结构变化(地区结构、产业就够、行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要求不同的地区、产业、行业、部门的效率提高速度不同,效率越高的部门在结构中比重越大,而效率改善意味着技术、制度的创新,是中长期的,所以结构变化一定是中长期的。我们通常看到的GDP就只是数量的增长,而没有反映质态结构的提高。这里的之态结构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三大产业,制造业工业化,服务业占优势是后工业化)和产品结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现代发达国家最终产品占优势,因为拥有的专利多;工业化国家的中间产品多,因为工业化的深入就是加工环节的增多和深度的加深) 3. 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分散盲目。所以后发展的国家都不完全靠市场力量,它们面临赶超问题,单靠分散决策、自由竞争是打不过发达国家的,所以需要政府系统地介入经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历史上的例子如19世纪的德国,国民经济学的范畴最早就是德国提出来的,认为国民各自分散,缺少统一的“意志”。所以落后者要实现赶超,就要强调政府系统地干预经济,克服市场的盲目性、不确定性。 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wh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