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儒学大会宣言:中国文化的转折与开新.docxVIP

《百年儒学大会宣言:中国文化的转折与开新.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年儒学大会宣言:中国文化的转折与开新

中国文化的转折与开新──「百年儒学」会议宣言一、儒学的普遍性  儒学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学问,也是中华民族不死的精神支柱。在历史上,它起于中国,但决非只为中国人所有。因为它立足于生命,主张人当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位置,然后修养自己、充实自己,通过具体的实践,努力完成自己的本分。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便可担当历史运命,回应时代挑战,确立轨范,创造新思,以守护传统及一切有价值的文化。胸襟广阔,思想深远,上通于古,下贯于今,这就是所谓「内圣外王」与「天人合一」;其实就是把为己之学、修身之学、立德之学、明道之学与通经致用之学、为政之道、处事之道、教化之道,合而为一。此中所展示的,并非理论与应用的关系,而是生命的成长、气质之变化、能力之提升、心量之扩阔、与对客观世界所反映的价值之洞察,知其纠结,有化解之力;推动历史,走向理想,以完成自己的使命与人生意义。由内而外,亦由外而复归于内。关键在自己的领悟:是甚么人,就会做甚么事。这个道理,凡有生命者莫不知而喜之,乐而行之,所以有其普遍性。 二、历史的遗憾  可惜这种强调通过个人成长、内外互动以达至内圣外王(亦含天人合一)之学,自先秦儒家提出之后,在历史上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反而不断在两端摆动,造成矛盾和断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似乎使儒学之外王事业达于顶峰,但由于缺乏践履者之内圣工夫之支持,变成与政治利益、现实利益结合,神魔不分。如一经之疏,多至百万言,班固即评为「利禄之路然也」。结果儒家之经典愈流行,愈走向形式化,脱离生命,虽称为经学,其实只是一外壳。有见及此,宋明儒学就要把这一方向扭转,直承孟子,「先立乎其大者」,点明心性,以为外王事业立根;并建立道统,以得心性之传者为正。这无疑是一大翻转,但外王方面,则乏善足陈,尽管培养出一大批士君子以其人格对抗腐败之朝政,但无补于宋明之亡。 三、宋儒之道统与儒者的命运 是内圣不足,还是外王太难?直到近一百年,新儒家起,历史又再回到春秋、宋明的老路,面临异族之挑战。在春秋时代,汉民族所面对的是夷狄,孔子要守护周文,曾一度赞许推行「尊王攘夷」政策的管仲。这并非出于民族主义,而是两种文化的差距:中国较为先进,自然不能以夷变夏。及至宋明,外患更为深重,除了北方的辽、金、蒙古之外,更有从印度而来的佛教。形势险峻,所以宋初胡安定、孙明复、石介等人,皆重《春秋》,以立王道,兼斥佛老。但王道毕竟不是通过概念来建立的,没有这种能力和内涵的人,墨守《春秋》的王制有甚么用?其后宋儒建立道统,就是要在政统之外,另立文化纲纪,以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并对抗现实政治。这可说是藉道统来支撑人道,读圣贤书,就是要挺立人格;但却形成儒者先天的悲剧性格:在现实的压迫之下,踽踽独行,令人凄酸。 四、早期新儒家的努力和挫折  近一百年来的新儒家,从大端来说,就是继承了宋明这一个读书人的传统。尽管最早的梁漱溟的文化哲学并没有明确归属到超越而内在的心性,只说生命意欲,但却有一股强烈的时代意识与对中国文化的爱护之情,并且身体力行,所以被艾恺(G. Alitto)评为「最后的一个儒家」。他对西方的都市文化深恶痛绝,主张革命要从乡村建设开始。但由于缺乏社会基础,他想象中的社会格局已经失去,他的教育事业不能不从历史中退出。继梁漱溟而起的冯友兰、熊十力,前者借重西方的逻辑思维、实在概念,重建中国的形上学,虽能自圆其说但却抽空了中国哲学的生命实感,只余下一个架子,所以遭受到后者「把本体作共相」的批评。熊十力认为:「万物本原与吾人真性本非有二」,把传统的天人合一归结到本心、性智,以此为无尽宝藏,然后重建人之自尊与自信,对应西方之科学主义、怀疑主义、心理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打通天人之隔,立万有之基,这可说是一种继宋儒心性之学而重建本体的工作,而且不须借重西方资源。  但是,历史不可能后退。近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念兹在兹的,其实是在西方文化的强势压力下,如何存亡继绝?这一方面是民族的,一方面是文化的。先秦儒家已经揭示:唯有文化不死,民族方可不亡,所以必须开出外王,以来远人。埋首经典,如王船山,即使提炼出真知灼见,还是要改革现实,即所谓乾坤并建。王船山不满于宋明儒的空疏,不欲再空谈心性,但不能走出传统格局,他的著述,便只能藏诸名山;一点孤怀,只能独明。由此说到熊十力,他的智慧再高,但他面对的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夷狄,而是完全异质的西方文化,挟船坚炮利而来,全世界都承受其压力,不釜底抽薪,是无法对抗的。这不是单用传统的思维,讲「体用不二」就能去除。 五、旧格局必须打破  这个压力是甚么呢?就是西方文化不但有一套器用、技术、社会组织、政制,还有他们的价值观、精神向往。简言之,除了科学、民主之外,还有人权、自由、宗教与哲学;单讲心性之体,是很难与西方沟通对话的。何况我们在现实上失败,被人

文档评论(0)

lunwen19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