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贵课堂实录及评析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玉贵课堂实录及评析分析

谁在课堂的中央——李玉贵《分心虫》课堂实录与评析师:请你们把学习用具都收到桌子下面,一个都不许留在桌子上。注意老师话一说完,你就要把事情做完。注意,老师话一说完,你就要把事情做完,话没说完不许行动。再来一次,请你把文具从桌洞里拿出来摆好。动作要轻,不要发出声音。老师话一说完,就要做完。【评析:课堂这样开始,让人恍惚这不是舞台课,而是一节在教室里的常态课,从训练孩子最基本的听指令做事情开始。听指令做事,我们通常会认为这是一年级教室里才会做的事情。或许正是这种“通常认为”,让我们忽略了许多孩子在这件事上的表现实际上大大打了折扣。上课铃响过两三分钟,课堂准备还没到位的现象在许多中高年级甚至初中教室里都很常见。表面上看是一个细小的习惯问题,而背后则是对时间、对秩序的漠视。】一、明确写作要求,寻找素材并分类。老师放PPT(速度非常快,一闪即过),上面有三层文字。师:谁看到刚才上面有哪三层文字。(无人答理)。继续放片子,一张许多虫子的片子一闪即过,然后是“分心虫”三个字定格。师:谁看到分心虫的样子了?一个学生举手起来描述:分心虫胖胖的,身上有许多小点点。(老师再把片子回到分心虫图片。)老师在教室中移位,提醒学生眼睛跟着老师动。【评析:对听的习惯、专注的习惯的培养贯穿整节课。课堂进行到这里,如果我们还只是把这节课仅仅当作一节作文课来听,一定会错失很多。毕竟,所有的学科教学最终指向的都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师:分心虫专门吃掉课堂上的分心事。PPT放“课堂上的分心事”师:谁看出这个句子的关键词了。学生在位子上说“分心事”师:分心事,其实前面还有一个关键词,对,课堂上。它只吃哪里的分心事?课堂的分心事,好,看一下。放片子,一个坐在板凳上动作幅度特别大的孩子,脚抬得老高。师:你在课堂上是这样分心的吗?是这样吗?不是,你才不是这样分心的,没错。你愿意跟分心虫分享一下分心的事吗?因为你愿意跟它分享一下分心的事,它就可以从地上爬起来,继续有活力、圆滚滚胖嘟嘟。它只吃分心的事,你有没有分心的经验?每个人呆会儿要给我五个你分心的经验。有人跟我说,老师,我不会分心,那我告诉你,那不是人。等下我要看到你的手指在数,回想你的分心事,想到我都没想到的。学生都在想,短暂的冷场。师:很难想吗?不要想着你们老师在这里,班主任在这里,局长在这里。行行好,行行善,分心虫就是吃小朋友的分心事,只能在课堂上。再确认一下关键词,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课堂,一个是分心事。李老师已经逛一圈回来了,再给你一点点机会。【评析:回忆课堂上的分心事,是学生在这节课上指向写作的第一个活动,即寻找素材。在这里,老师先是用富有儿童趣味的任务——分享分心事去喂饱分心虫来唤起学生的记忆,同时又注意到学生不愿意当众说糗事的心态,强调是人都会有分心的时候,以此来引导学生回想真实的分心经历。或许是还没完全进入上课的状态,或许是不敢说上课分心这样的坏事情,课堂上沉默了约一分钟。这样的时候,老师除了耐心的等待,又恰切地捕捉到了学生的小心思,消除他们最后的心理“防线”——不要担心自己的老师就坐在下面,让分心虫吃掉你的分心事就好了。】有学生举手或是和同位小声交流。师:老师还没有说开始,可以动吗?老师什么时候会说结束呢,李老师站到这里,微微抬抬头,就表示时间要结束了,这样懂了吗?两个人轻声讨论。李老师这样从你们身边走过,能不能听到?不能唉,声音大不行的。只有你们两个人能听清楚,我偷听的话可以听到,但是我走过去不能轻松就听到你们说话的声音。那就太大声了。两个人一起努力去凑五个吧,小声开始。【评析:经过前面的冷场,现在终于有学生蠢蠢欲动,想要发言展示了,按照我们一般的心理期待,这些想要发言的学生不正好救了冷寂的场子吗?应该赶快让他们起来说啊。可是,李老师却又一转,让学生先两人一组互相说。佐滕学说过,一间润泽的教室里,老师和学生总是在围绕伟大事物——知识,进行了着相互传接球的活动。我们见惯的课堂上,这种传接球活动始终是固定的线路——老师把球抛出,一个学生接住,再传回给老师。之后再换另一个学生重复一样的路线。学生与学生之间几乎没有关联。于是,“老师”自然地、又习以为常地成为课堂的中心。此时的课堂,李老师不接学生举手要抛来的球,而是让他们与同学互传,这是不是在向学生暗示,学习不是为了获得老师的肯定,而是为了学习本身呢?当然,这样做,也就让每个孩子都有了表达的机会。】学生两人一组回想分心事。老师发现最后有一个人单着,就走过去告诉他们当然是三个人一起了。师:时间到,一秒都不能让我等,上课时间就是这么少这么珍贵。今天是11月几号?生:30号。师:30号起立。老师径直走向第三排一个学生:我知道是你,不用起立了。【评析:整堂课上,老师自始至终都不急着让那些争先恐后举手的孩子说话,而是把更多的机会给不举手的学生。我们心里都很清楚一件事,把手举得老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