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上胡翠英第4课《外国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胡翠英第4课《外国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再次领会它们让诗产生美感的作用。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多遍的朗读,整体感悟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2.掌握诗人通过以静写动抒发感情,感慨“大地的诗歌不会死亡”的创作手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夜》中诗歌意象的逐层勾勒,体会诗人静谧的感情。1.以静写动的手法及其前后两幅画面的叠印。
2.两首外国诗风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己的材料进行补充,也可以询问自己希望了解的信息。
自
主
感
知 1.作者简介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3.让学生在自己找的背景音乐下以多种形式朗读,如一人读,其他人听。
4.问语文水平不同的学生,整体读诗的感受,不要求说得很好。
2.仔细听教师的范读,纠正字音和停
顿,并标示出自己不懂或者需要注意
的地方。
3.多种形式朗读,体会诗的感情基调,
划出自己比较喜爱或有疑问的诗句。
4.语文水平不同的学生讲讲自己的感
受。
研
读
赏
析 一.让学生分段读,并让学生思考诗中的两段描绘的事物有什么不同。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夏天蝈蝈的声音是怎样的。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这首诗中的蝈蝈,鸣叫时心情是怎样的?教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词从中体会,如:昏晕、声音飘荡、喜 悦、舒适等。
2.总结刚才的读诗思路,让学生分成两大组互问、自学第二段。设问:两段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二。学生再次细细品读课文,并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请找出文中的主旨句。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2、大地的诗歌是什么意思?
诗人把大自然一切美好动听的声音,比喻成“大地的诗歌”
3、如何理解“从来”一词的含义?
春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由此,大地的诗歌是四季不歇的,是“从来不会”死亡的。
《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
全诗虽然只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但它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充满生机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生生不息的永恒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学生根据《蝈蝈与蛐蛐》的学法,自学《夜》。教师提问下列问题;
1、《夜》的美体现在哪?
2、诗人在描绘夜景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
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动景和静景。
3、说说《夜》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夜是一份独特的静谧与柔美,诗人陶醉其中而尽情地享受着这份恬静与闲适,蕴含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钟情与热爱。
4.《夜》在朗读时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基调?
恬静轻柔、充满喜爱是诗的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边读边划出有关的段落
争先恐后举手回答,在回答中展现自己,提高自己
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并记录课后作业。
师生再次小结如何学习诗歌:抓关键词语、感情词、动词去理解,一段一段
思考存在疑惑的那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意思。
找诗中出现的名词(植物、动物、景物
等)。
带着问题再读《夜》,并通过给景物连线,弄清诗人的情感思路,回答这 景物给人的感觉。
拓
展
延
伸 一.让学生通过比较前后两首诗的形容词、动词,体会前后两首诗的诗风。
二,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
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