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二章 戊戌变法.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二章] 一、背 景 1、社会形势: 甲午战争后,瓜分狂潮,危机严重 2、社会条件: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经济基础: (2)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①表现:略 ②原因: A、列强侵略,自然经济破坏,提供条件 B、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③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 (3)思想基础: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条 件: 早期维新思想(60S) 康、梁维新思想 (90S) 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 ①② 王韬、郑观应 局限性: 未形成理论体系;未付诸实践 康有为变法思想 梁启超及《变法通议》 理论特点: 创立: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传统思想深厚,为减少变法阻力 康有为本人的出身、经历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原因: 为什么要结合? 康、梁维新思想 (根本) 二、兴 起 一、背 景 标志:1895年公车上书 (维新思想到政治运动) 三、发 展 1、制造舆论 2、提出纲领: 3、完善组织: 办报刊: 办学会: 办学堂: 论 战: 《应诏统筹全局折》 保国会 (宗旨、性质、影响) (背景、内容、性质) 二、兴 起 一、背 景 三、发 展 四、高 潮 百日维新 标志: 1898、6,颁布《定国是诏》 内容 积极性 局限性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教 有利于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增强军事实力 有利于改革封建教育制度 有利于传播西学 有利于培养人才 没有涉及君主立宪制的主张;维新派行动比宣言退步了 五、结 束 二、兴 起 一、背 景 三、发 展 四、高 潮 戊戌政变 1、原因: 新政触犯顽固派利益 2、准备: ①控制京津地区;②控制人事任免权; 3、政变: ①囚禁光绪;②杀六君子;③废除新法 五、结 束 二、兴 起 一、背 景 三、发 展 四、高 潮 六、失败原因、教训、历史意义 主观: 客观 1、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①采取改良,依靠无实权的皇帝 ②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③资本主义经济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①顽固势力强大 ②各地官员不支持变法 ③袁世凯叛变 (根本) 2、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半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3、历史意义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②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③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戊戌变法含义: 广义:兴起、发展、高潮、结束(1895—1898) 狭义:百日维新(1898、6、11—9、21) 背景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康、梁维新思想 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 组织基础:保国会成立 经过:百日维新 结果:戊戌政变——失败(原因、教训) 历史意义 狭义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最根本的因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中国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康有为向光绪皇帝递呈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施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4、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促进思想启蒙 C、发展社会经济 D、推动政治改革 3、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现立宪制度C、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5、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脱离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