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问题驱动教学过程29.问题驱动教学过程.doc

29.问题驱动教学过程29.问题驱动教学过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9.问题驱动教学过程29.问题驱动教学过程

问题驱动教学过程 【摘 要】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内容问题化。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以问题为引 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用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重视提问的重要性,通过问题来加大教学的深度、强化知识,也可以通过提问来评估教学的进展。 【关键词】 问题 提问 1 新课程教材内容问题化 新课程提倡课程内容问题化,提倡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1]。在学科教学中,以问题驱动,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应是基本的策略和方式[2]。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就提供了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文本范例。 笔者就必修1《分子与细胞》——《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为例进行阐述。本节教学内容为3个课时,科学探究活动包括“实验”、“探究”、“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等,这些探究活动都是以问题驱动的。笔者把本节问题划分为7大类[2] ,问题设置的类型及其作用描述如下,具体问题见附件。 1、“问题探讨” 由图片+情境描述+讨论题组成。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所问问题有一定深度,若要透彻回答,就需认真学习本节内容。对于驱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有一定的作用。 2、“本节聚焦” 体现节的核心内容,为本节“导学”。本专栏以问题形式组成。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去阐明或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3、“设问” 问题的设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共有2个问题串:其一是“色素”相关的问题串;其二是“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问题串。每个问题串引导一个知识点。问题是用来驱动学习的,课文在编排时用问题来向下展开内容,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 4、“思考与讨论” 这是适应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需要而设计的。在本节中的主要作用为:或概括、或演绎、或拓展思维。教学中如运用得法,学来生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将有长进。 5、“资料分析” 其中列出了一些富有价值、探究意义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6、“旁栏思考题” 为补充问题,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 7、“实验、探究” 紧扣学习的核心内容,通过“提示”、“案例”、“讨论”等,以强化学生理解科学过程。 从本节课的问题设置可以看出:基于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要有问题意识,作为教师应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设计要突出以问题为中心,有效的课堂教学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时,必然会考虑到如何提问,何时提问,甚至考虑由那些学生来回答问题。 2 教学过程中,重视提问的作用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2.4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控教学进度,促进同伴学习。 那些需要做出简洁、正确答案的问题能维持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那些更加概括、开放式的问题可以减慢教学的速度。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类型的把握而掌控课堂的节奏。通常,其他学生会采用与同伴的思维更协调的方式解释问题和事情,通过聆听同伴对观念、活动和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可以促进学生向同伴学习。 3 课堂中提问的原则 3.1 问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避免提问太多。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得太多,大大小小的知识点都设问,核心问题就不够突出。教师的提问应该表明那些是重点。如“实验”中的问题: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就突出强调了实验结果,以几条色带表示几种色素,排序如何代表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高低,宽窄如何表示了色素含量的多少。象这种问题就能抓住学习的重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如何看实验结果,看实验结果的哪些方面。 3.2 问题提出之后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 虽然教学提问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但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思考问题。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可以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并组织答案。这一点对于新教师来说,尤其要值得注意。问题给出之后的静默是好的现象,这意味着学生正在思考。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欠缺的就是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课堂上,多给他们一点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把自己的答案组织出来、甚至讲出来,这无疑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3 在提问过程中,要让全班参与进来,并熟知问题在学生之间的分配方式 问题的设置是面向全班同学的,问题的难度是由教师来把握的。避免一次又一次地提问同一个学生,要留些问题给那些害羞的、容易走神的学生,以维持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还要熟知问题在学生之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