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心理心理学2.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心理心理学2

网 络 心 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结构 前 言 21世纪:信息社会、信息世界、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信息生活…… 社会的网络化是信息时代的最基本特征 前 言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09年1月公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底,我国网民29800万人,普及率22.6%,其中,10—19岁网民占上网人数35.2%,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占绝对优势 ;20—29岁网民占上网人数31.5%。 数据来源: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数据来源: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数据来源: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数据来源: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一节 网络资源概述 网络资源的基本特征: 虚拟性 交互性 丰富性 全时性 交互性 网络每一个用户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即形成发布——接收双向或多向互动。 丰富性 第一手信息丰富,信息表现出客观而实在,全面而丰富。 网络为网民编织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另一个世界”。 全时性 全世界的网民可以不受任何时间或外界条件的约束,同时向外发布或接收信息。 网络还具有开放性与自由性等特征。 网络环境下的人际交往 网络最大的特征就是它存在的虚拟性,因而在人际交往中给“欺骗”造成了可乘之机。 网络极易成为人们躲避孤独和排除心理压力的场所。 网络依赖 网络依赖在医学上称为“病态性使用互联网”,它是指在冲动性失控下沉迷于网络世界难以自拔,导致个体明显的身心功能损害。也叫:网络性心理障碍(IAD)、网络综合症、网络成瘾症 从心理上讲,它主要表现在对网络有依赖性和耐受性,这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上网成瘾。 案例: 北京《青年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小朋是北京某市属大学学生,20岁,是个超级网虫,每天都要在网上泡10个多小时。他和一个17岁的女孩在网上认识半年后,两人很快就发生了“网恋”,并在某网站进行了“结婚”注册,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一个共同的网页。他们这个网上的“家”真的太像家了,这个用文字和图片堆砌的家不但有象模象样的家具和房间布置,而且有每日三餐的菜谱,甚至还有他们虚拟的“夫妻生活”描述!当小朋和那个女孩“结婚”不到3个星期时,网站通知他,他的“爱人”怀孕了,小朋大喜,每天抱书痛读孕产妇注意事项。6个星期后网站通知他,说他们已经拥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小朋更是兴奋得睡不着觉。15个星期后,网站又告知小朋,他的“妻子”、“儿子”均病重,小朋于是整天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直到第18个星期,网站宣布:因医治无效,他的妻儿双双“去世”,他的婚姻宣告结束!此时的小朋沉浸在痛苦之中,因为太投入,他竟然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到现在,好好的大学上不了,每天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网上的墓地去悼念他的“妻小”,然后随头丧气,喃喃自语。 网络依赖的心理分析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网络依赖的客观原因 网络的普及 网络游戏的不良诱导 网络内容的极大丰富 网络依赖的主观原因 1. 补偿心理 到网络上寻找满足感,找回原来“辉煌”的自我。 各种需要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里却能轻易地得以满足。 在网络的虚拟社区里、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种感觉又会强化他们的网络行为。 网络依赖的主观原因 逃避心理 大学生往往在交际交往的过程中遇到学习上的、感情上的、人际关系上的挫折和危机。 网络成了逃避现实、寻求自我解脱的一个良好的渠道和环境。 网络依赖的主观原因 从众心理 为了不在朋友面前出丑,或多或少地玩网络游戏 网络依赖的主观原因 猎奇心理 网络资源的丰富、内容的刺激更催化了大学生的猎奇心理。 网络依赖的主观原因 5.自我表现心理 大学生任何时候都没有像现在这么用心地排列着平日熟悉的文字。通过不同的组合,把自己的形象融进去——无论是自然的,还是自己刻意塑造的。 制作个人主页(个人或名人)、编写电脑病毒(将制造病毒写进求职简历)……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一.网络性心理障碍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上网者的心理或行为偏离了社会公认的规范或适宜的行为方式(失常或 反常、失调或无序); 二是上网者的社会价值观 与现实社会价值观错位 (网络盗名、盗号,制造 计算机病毒……); 三是上网者适应环境能力 缺失,社会适应能力低下 (冷漠,不与人交往……)。 案 例 分 析 某高校有个大学二年级学生,生活中的他内向,表现得有些孤僻,

文档评论(0)

wang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