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导学案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年级:高一 学科:历史 主编人:夏克传 审核人: 时间:2014年12月 姓名: 小组编号: 【学习目标】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学习重点】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学习难点】认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预习指导】 一、政权建设:新中国的成立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时间、地点:__________________②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内容: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志: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意义: ①新中国成立,开创了 , ②标志着 的基本胜利, ③中国进入了 的新时代。 ④新中国的成立,是 普遍原理与 相结合的胜利。 ⑤(世界意义)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二、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目的:为了 。 2、制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3、内容: ①确立了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③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 4、特点:体现了 原则和 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5、意义:性质: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 。 ①巩固了 。 ②反映了 。 ③提高了 。 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2、特点:①代表产生:全国人民 产生;②代表组成: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 3、意义: ①奠定了 的政治基础, ②规范了政府与人民 的关系, ③昭示着 。 (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 1、基础: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2、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初步形成,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 3、职能变化: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4、指导思想:1956年4月中共正式提出“ ”的方针, 1982年又加上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形成十六字方针。 5、主要形式: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是 。 6、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的 ,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制度) 1、基本内容:在 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 ,行使 。 2、确立依据:①《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 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1954年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做了更明确的规定。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3、建设:①1955年及以后的10年中,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先后成立民族自治区,加上此前(1947年)成立的 ,形成了五大省级自治区,②此外,还建立了1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 4、意义:①实现了少数民族 。 ②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合作探究】探究主题: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材料一 第二

文档评论(0)

wang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