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设计中的民间色彩教学
第26 卷第1 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 26 No. 1
2006 年2 月 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Feb. 2006
[收稿日期] 2005 - 10 - 26
[作者简介] 沈冠东(1974 - ) ,男,江苏射阳人,盐城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师,设计艺术学硕士。
艺术设计中的民间色彩教学
沈冠东
(盐城师范学院美术系,江苏盐城224002)
【摘 要】由于缺乏对艺术设计专业中民间美术课程的合理解读,该课程的教学因此而显得相对滞后。我
们要正确、客观地认识我国民间美术,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本文从色彩层面讨论民间美术教学的可能性,探寻民
间色彩与设计色彩之间的融通。
【关键词】民间美术;民间色彩;设计色彩;课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6873(2006) 01 - 0122 - 03
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已
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民间美术教育的必要性是毋庸
置疑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这样一个标语性的口号。然而,在设计专业中如何
开展民间美术教学,目前还未有定论。本文试图以
民间色彩为切入点,结合设计色彩教学来讨论民间
色彩教学的可行性。
在论及民间色彩时,一些研究者言必谈“五
色”,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首先“, 五色”体系不够
“民间”。我们知道五色之说源于五行的观念,古代
学者将五个方位对应五种色彩“, 东方为青,南方为
赤,西方为白,北方为黑,中央为黄”。在文化作为
一种统治资源的古代,这种解说只能反映特定文化
阶层的色彩观。其次,正因为民间色彩没有士人、
画家对色彩表达的条条框框以及五行设色的禁忌
与色彩价值观,所以民间色彩才能够彰显其丰富的
色域,色彩表达的基本取向大多在于民俗中色彩观
的沿袭。再次,民间色彩作为民间文化的元素之一
也深刻地反应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的对立。显然
“五色”观从属于官方正统的封建文化,民间色彩只
能也仅能代表普通平民大众的色彩文化。
既然“五色”不能准确涵盖民间色彩表达,那么
我们又该如何去认识民间色彩? 从发生的角度来
看,民间色彩植根于民间文化这一丰富的土壤中,
其源头直接指向原始艺术。如从彩陶的颜色看,当
时人们绘画的主要颜色有红、黑、白、褐、黄、紫等
??随着彩陶艺术的发展,色彩的运用也越来越多,除单色外,又出现多色并用[1]110 。民间艺人对民间色彩的运用来自于对自然界的色彩感受。对色彩的辨认与色彩的调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即对自然之色的汲取是伴随着色彩制作工艺而逐步深入,从早期的矿物颜料到后来中国民间色彩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段,即植物颜料、化学染料, 这些首先解决了材料的问题。
先秦、秦至宋元、明清以降。先秦时期主要是先民
们在生产、生活中对色彩的探索与选择,直至系统
的运用。这种探索发端于原始的工艺制作,主要体
现在彩陶的生产上。早在周代就出现了利用植物
染料的染色工艺。春秋战国之时,面部装饰在民间
已广为流行。宋玉《神女赋》云“眉联娟以娥扬兮,
朱唇的其若丹”。该时期,各种染色方法逐步普遍
应用,使得织物色谱丰富多彩,其中仅丝织物的色
谱就有红、黄、绿、蓝、紫、绀、绯、溜、缇(桔红) 等[2] 。
春秋以后,礼崩乐坏,社会上对色彩的运用较为混
乱,同时诸子百家学说对民俗色彩运用产生了一定
的影响。总体上说来,秦王朝之前色彩运用已相当
丰富,尤其在服饰上,上层社会那种森严的色彩等
级制度在民间却一再淡化。秦以后中国进入漫长
的封建社会,在封建大文化的影响下民间色彩趋向
醇和、质朴。如老子就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
耳聋”的言论,另外孔子、孟子的儒家学派作为正统
思想被确立,“文质彬彬”、“见素抱朴”这些理念影
·122 ·
响了民众对色彩视觉效果的追求,对民间色彩习俗
的形成起主要的作用[3] 。明代以后,市井阶层的蓬
勃兴起,资本主义因素在中国有了一定发展,各种
思想文化观念风起云涌,这些激荡了封建统治力
量。作为社会民俗之一的民间色彩也空前丰富起
来。明代的染色技术相当成熟,色彩区分不下百
种,如以红色为例就有:大红、莲红、桃红、水红、木
红、暗红、银红、西洋红、朱红、鲜红、浅红等[4]117 。
到了近代各种民间工艺技术娴熟,色彩表达的束缚
近乎瓦解,成就了蔚为壮观的民间色彩谱系。
以上对中国民间色彩历时性地扫描,我们不难
发现民间色彩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其一,色域丰
富。远远超过了士人、画家的色彩表达能力。其
二,色彩对比强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不
失色调的和谐。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