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诸子喻山水教案诸子喻山水教案

十四 诸子喻山水 上海市进才中学? 孙翔 教学目标 1、? 学习古代先哲们以山水为喻所阐述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 2、? 学习本文以山水设喻说理的形象化议论的技法。 3、? 积累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说明: 本文选取了孔子、孟子、韩非子、管子、老子、孙子等六位先哲们有关“为人”、“为事”的议论材料,这些材料是独立的,但也有某种联系。在说理方法上,把抽象转化为形象,他们都是以山水的物态、物性为依托,把对人生的理解,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责任感的探索形象地呈现出来,这种灵动的思维形式,无疑构成了教材教学的亮点;在内容方面,这几则材料具有互阐性和互补性。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组织教学,既可以化繁为简,避免交叉内容的重复教学,又能让学生从整体上获得“为人”、 “为事”的道理,较好地完成人文性教学目标。诸子文章,作为刚跨入高二的学生来说,文字仍然是一大障碍。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完成本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积累,仍然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领会各则材料中寓含的道理。 2、?? 难点:学习本文形象化议论的方法。 说明: 本文节选诸子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文学内涵,教师设计教学要考虑基础性课程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忌求广求深和面面俱到,对诸子材料中的哲理研讨,可以鼓励学生从文本出发而又能自圆其说的多元解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对于难点的突破,力求做到教师“举一”而学生“返三”,增加课堂的思维容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同学们,相信你们大多数同学都有旅游的经历,请大家交流一下,到过哪些名山大川,有什么感受? 2、大自然中的山水,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美感也给我们带来灵感,今天让我们从诸子大家对山水的体悟中,学习为人为事的道理。 1、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适当点拨。 要求:既要有具体的旅游景点,又要阐发自己的感受。如果感受仅停留在山奇水异的美感上,教师可适当的引导,最好是从山水中感悟到一些“为人”、“为事”的道理。为解读文章铺垫。 从学生亲身经历的、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跟上教学节奏,也可以减少解读哲理性文章常出现的沉闷气氛。有助于学生走入文本。 从作品入手走进作者 《诸子喻山水》中的十一则材料分别选自哪六部哲学著作?请同学对作品及相关作者的情况作简要介绍。 对作者作品的简介,教师要适当的指导。 要求:作品基本情况及核心内容;作者的基本情况:(名、字、号;生活时代,人生经历,职业等。) 积累文化、文学知识,同时为阅读文本作必要的准备。 从词句入手走进文本 1、请大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对个别有疑问的词作好标识 ? ? ? ? ? 2、指定学生对句子文意疏通,标识有疑问的句子,课堂上交流解决。 ? 1、提示学生注意的字词:读音:乐(yào)、闻(wèn);通假字:必、厌、知、混混、尔、科、正;多义字:厌、覆、舍、尤、因、之等;活用词:圣、乐、耻、小等。 2、对文意的疏通应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口译,教师作适当的点评。 进行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是古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而疏通文意是文本研读的必经之路,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到实处,方法上可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 从技法入手揭示寓意 本文的主要写法在“喻”,从技法入手,抓住本、喻体的相似点,逐步揭示文章寓意,是一条不错的途径。对于文本的研读,以孔子《论语·雍也》作为切入口来设计教学,主要围绕两个大问题展开: 1、孔子说“知者乐水”;智者为什么乐水?指导学生品读文本,分三个层次进行: (1)水有怎样的物态物性?(2)这些物态物性会引起你哪些生活联想?(注意与水的物态物性相似点) (3)智者为什么乐水? ? ? ? ? ? ? ? ? ? ? 2、子曰:“仁者乐山”,指导学生整体品读文本,分三个层次进行:(1)诸子抓住山的哪些方面设喻?(2)联系生活实际你会有哪些思考?(注意与本体山的相似点) (3)“仁者”为何“乐山”? 1、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来探讨这些问题: (1)水的常态是“动”, “不舍昼夜”的动力来自于有“本”,方式是“避高趋下”“因地制流”“盈科而后进”;秉性为“利物不争”、“柔之克刚”;水的终极目标是海,能成海是因为“善下”“不择小助”等等。 (2)生活联想:时光易逝,往事不再;“为事”要务本求实,循序而进,随机应变;为人应该心胸宽阔,名实相符,甘居人下,柔中有刚…… (3)智者达于事理、周流无滞,其核心在“动”与水的物态物性相通,因而乐水。 ? ? 2、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来探讨这些问题: (1)诸子以“为山”、“成其高”设喻。“为山”的成败在“吾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