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过渡、讨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讲授、过渡、讨论讲授、过渡、讨论

讲授的必要 从教学理论上来讲,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而构成的,缺少或弱化任何一者,都将对教学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从教授的角度上讲,教师是教授的主体,学生是教授的客体,教材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媒体;如果从学习的角度上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学习的客体,而教师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媒体.而如果从教与学统一的角度上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者,教材则是使主导者与主体者得以沟通,使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中介.正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教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教材,才造成了教学的发生,促成了教学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授是非常重要的. 从学习方式上来讲,大致可分为两种主要的形态;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所谓接受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以现成信息的形式出现,学生可以直接获取;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现成信息的形式出现,学生要经过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找到答案或结论.现在很提倡发现学习(又多被称为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有些人也产生了误解,以为接受学习是不好的,发现学习是最好的,所以教师不能讲多了.其实,简单地划分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好与坏是不对的.因为,在接受学习方式中,又可以分为被动的接受学习和主动的接受学习(或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两种形式,前者表现为学习者的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练习,后者表现为学习者有学习的心向并且学习内容是有意义的,因而主动地进行接受.而发现学习也有两种形式,即独立性发现学习和指导性发现学习,前者是指学生自己去进行发现,后者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进行发现.在常态的学校教学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指导性发现学习应该是主要的,尤其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这两种方式,都离不开教师的讲授. 教师在课堂上,不一定就是”满堂灌”,”一言堂”,学生也不一定就是被动接受,这关键在于教师是怎么进行讲授.如果教师的讲授内容是具体的,教师的讲解分析是深刻的,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简明形象,生动幽默的,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如果教师的讲授适应学生的兴趣,情绪,情感,愿望等心理需求,能够使学生受到启迪,产生共鸣,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呼应,出现师生之间真正的互动:心灵上的交流.如果教师的讲授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够推动各种教学活动的展开,促进学生对教学的参与. 课堂讲授是学校历史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历史教师的重要教学基本功,是上好历史课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的教师能够正确认识讲授的作用,潜心研究讲授的艺术,不断提高讲授的水平,相信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历史教师. 讨论的组织 讨论的开展能否顺利,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讨论的主题,二是讨论的组织。这里,谈谈历史课堂讨论的组织问题。 首先,这只是少数学生参与的讨论,而班上的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主动起来,他们是怎么想的,有什么见解,并没有机会显示出来;其次,这只是学生对老师所提问题的回答,是一种单项的回应,学生是被动的,而且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交流;再次,这只是对讨论问题进行观点上、概念上的议论,学生并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没有事先去寻找和分辨支撑论点的证据;又次,这只是对固定的、现成的一种答案的认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并没有展开不同见解的交锋,老师对讨论题目是有预设答案的,学生只需要按着老师或课本的思路说出答案就行了,而不必思考其他的观点和意见。 这里,涉及教师在组织讨论时所应考虑到的基本要件,主要包括:(1)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参加到讨论中来;(2)教师与学生是以平等的地位进行讨论;(3)尽可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4)学生对讨论的问题要有背景知识;(5)学生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与论题相关的资料,以使自己的推论有说服力;(6)不一定非要寻求绝对正确和完善的答案,应容许有各种解答,只要是有道理;(7)教师要应适时进行引导,以使讨论深入下去,等等。如果忽略这些讨论的要件,课堂讨论就可能只是走走形式,达不到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所应有的功效。 那么,怎么样才能组织好真正的讨论呢?尤其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全班学生都被调动起来参与讨论? 很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创造了可行的方式,例如,较为常见的办法是先让邻桌的学生进行议论,在此基础上然后再展开全班的讨论。我在北京、济南等地的中学里还听过这样的讨论课,教师在组织讨论时采取了下面的步骤: 1.事先确定讨论的主题,再将主题分为几个子题,每个子题都是主题的构成部分。 2.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讨论组,每组对一个子题进行研究。讨论组的组成,可以是班上现成建制的学习小组,也可以是自由组合而成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结组。 3.各小组分别对所探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