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自从十九世纪中叶,赫尔姆霍兹提出了知觉经验论以来,心理学家有关知觉的直接性和间接性的争论就未停止过。有趣的是,不同观点的心理学家往往沿袭不同的实验思路设计各自的研究,于是得到的实验结果也就各自支持知觉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一、历史渊源
直接知觉论和间接知觉论都不是凭空提出的,早在心理学家对其做实验验证之前,它们就已经是两种对立的理论观点了。 直接知觉论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知觉的刺激物说。刺激物说的思想最早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主要观点是:。比如:惠太海默(Wertheimer,1880-1943)就曾提出了一个知觉过程完整性的实证----形状恒常性。如果你将一本书放在桌子上,并站在桌子前,那么你的视网膜上就会出现一个矩形的影像,但是如果你向左或向右移动几米,那么视网膜上的影像就会变成梯形。尽管网膜影像发生了变化,但这时你所感知到的这本书还是矩形,这是因为知觉具有形状恒常性。可见,知觉具有独立于网膜影像之外的整体属性,格式塔心理学把这种整体属性称为”完形”,以往研究表明这种”完形”似乎是先天的,这也就是说知觉过程是内在的或无意识的,它可能很少受到人的各类观念的影响。
发展了格式塔心理学有关”完形”的思想,并将其推到极致的要属吉布森(Gibson,1950,1966,1979)。吉布森指出”完形”应是刺激的”完形”,提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觉的刺激物说。他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直接知觉经验。例如:自然环境中不同大小和位置的物体受到来自各种方向的光线照射,同时这些物体又反射出不同的光线,因此人在任何一个位置,观察周围空间时,都是有其特定的光线分布的,在周围空间每一点上的光线分布都含有一定的差别。比如,这种近处稀疏、远处密集的光线结构显示出表面介质的密度级差(在下文深度知觉一节中会有所论及),而且随着视线通向远方,砖的网膜影像变小,视网膜单位面积所包含的砖的数目增加,也显示出同样的密度变化。换句话说,光线分布的结构或表面质地的密度与物体的网膜影像都是按照视角(在下文深度知觉一节中会有所论及)规律变化的,因此人可以直接知觉距离。
知觉具有直接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如果在没有客观刺激的情况下,人们自动地产生了知觉,那这一定是幻觉,但是直接知觉论过分地强调了知觉的刺激驱动性,未注意到知觉也会受到已有经验的影响,所以在二战后,这一理论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心理学家们转而开始关注间接知觉论。
假设检验说。
总地来说,间接知觉理论认为刺激本身的信息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所以个体必须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刺激信息作出推断、评价和解释,才能实现对刺激的真正知觉。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间的争论常被描述为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up-bottom)加工之间的对立。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而自上而下加工则指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林塞和诺曼(Lindsay和Norman,1977)将自下而上加工称为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而将自上而下加工称为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ually-driven processing)。
直接知觉论只讲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间接知觉论则讲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内部经验的匹配。今天的心理学家,绝大多数都已经承认,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同时并存于人类的知觉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纯粹的直接知觉或纯粹的间接知觉,所有知觉都是直接和间接一体两面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直接知觉论和间接知觉论都能够获得部分实验支持的原因之一;而另一部分原因,则要归于这些实验在具体设计上的不同。
然而在心理学家达成上述共识之前,有关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的争论是十分激烈的。争论的双方各自设计并执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以期论证自己的观点。今天,重新回顾和审视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知觉在直接性和间接性上一体两面本质的理解。
证明知觉直接性的实验中,最关键的实验设计要点,就是排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如果在排除过去经验的情况下,被试的实验结果和未排除时一样,那么即可证明知觉无须已往经验的支持。这样,直接知觉论才能得到支持。以此思路为指导,有些研究者曾试图使用婴儿、刚出生的动物、或者某些由于生理、生活环境缺陷无法习得某一方面经验的特殊人群作为被试,以期消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研究便是吉布森和沃尔克(Gibson和Walk,1960)的视崖实验: (一)实验背景?
视崖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深度知觉,这是知觉中最具魅力的一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