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社会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观社会研究

景观社会理论国内研究现状居伊·恩斯特·德波(Guy Ernest Debord)(1931~1994),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实验主义电影艺术大师,当代西方激进文化思潮和组织——情境主义国际(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的创始人。景观社会理论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该思想主要蕴含于1967年出版的《景观社会》(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和1987年出版的《景观社会评论》中。将目光切入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无论是在思想史中、在与马克思的互释解读中还是在对中国现实的分析中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其细析暂时省略)。下面简单介绍国内对其研究现状如何?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从“景观”到“景观社会” (一)景观作为科学和哲学范畴 1.景观作为科学范畴 “景观”一词最早是作为生态学和地理学概念而出现的。此种“景观”由landscape翻译而成,按牛津字典的解释是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的含义。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洪堡德把“景观”引入地理学,用以探索由原始自然景观转为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之后,苏联地理学家贝尔格等发展成为景观地理学派。20世纪30年代以来,景观概念逐渐引入生态学,逐渐形成景观生态学派。此外,建筑学中景观的研究,主要涉及城市化及其设计领域。近年来,开拓了景观美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强调在广泛考察景点基础上进行实际的审美体验,使美学更加应用化和实践化。下文中主要考察哲学视域中的景观范畴。 2.景观作为哲学范畴 “景观”作为哲学范畴是由英文spectacle翻译而来。德波、范内格姆、德赛托等人创立的情境主义国际或境遇主义国际首次提出;德波《景观社会》一书将其作为核心范畴予以细绎。关于该词的翻译,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中提供了几种译法:景观、景象、奇观、壮丽的景象等等。陶东风等主编的“先锋学术论丛”《文化研究》的第三辑“视觉文化专辑”采用“景象”的译法;周宪等主编的《传播与文化译丛》采用了“景观”和“景象”两种译法;张红军主编的《电影与新方法》和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中译本则译成“奇观”。在台湾学者的论著中,有的认为“spectacle”既包括“作为主体的观看”,也包括“作为被展示观看的客体”,因此将其译为“观展”;他们对景观的分析紧扣后现代社会美学过程,有别于法国境遇主义学者德波在政治经济权利结构中对景观的赋义。 (二)学界对情境主义国际和景观社会理论的研究 国内最早对于情境主义国际的译介,见于1990年由重庆出版社初版,罗伯特·戈尔曼编、赵培杰等译的《“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该书中有一节专门介绍情境主义国际。论述了其产生背景和“景观”这一关键词的含义,并援引《情境主义国际选集》的相关论述得出“景观”的实际意义是“含括权力在直接的暴力之外将潜在地具有政治的、批判的和创造性能力的人来归属于思想和行动的边缘的所有方法和手段。”本文认为情境主义者比法兰克福学派更接近马克思主义。缺陷与意义共在,“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攻击其他流派和左翼知识分子,而不是研究‘派生’和‘改向’。…但是在他们提出并发挥景观概念时,他们确实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此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关于情境、‘派生’、‘改向’的理论和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符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策略。” 国内学者对情境主义国际的真正注意,则是在十多年后,随着德波的译介才开始。德波理论在国内最早的译介,是在2000年《文化研究》第三辑“视觉文化专辑”中。该书在视觉文化研究专题下,介绍了国内外学者的十余篇相关论文:其中一篇是法国学者居伊·德波的《景象的社会》,是从总体上探讨视觉文化。《景观社会》中译本2006年系王昭凤博士根据德波1967年巴黎比谢-夏斯太尔出版社初版的原作翻译,南京大学出版社初版,并于2007年再版。《景观社会评论》系梁虹翻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比较深入的研究就此开始。 1.关于景观社会本质问题的探讨 (1)在《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中,张一兵指出景观社会是马克思异化社会前提下的又一次“异化”,具体表现在社会存在本体的表象化畸变,即“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里,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简而言之,马克思面对的经济现实是人与人关系的经济物化颠倒,而德波眼中的事实却是已经颠倒的物化本身的表象化再颠倒,在这种颠倒的世界中,景观成了决定性的力量。 (2)在《景观拜物教:商品完全成功的殖民化——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中,张一兵阐述了景观也是一种拜物教,德波重新说明了马克思在其历史现象学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物化现象展开的批判,从商品拜物教到景观拜物教有理论上的继承性和创新性。最后,从明星及其生活

文档评论(0)

guojiahao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