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电影杂志的发展状况.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国时期电影杂志的发展状况

《城市电影专题》文献综述课题名称民国时期的影评浅析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专 业 广播电视编导课程教师闫凯蕾学生姓名 钟尹琛学 号1450653摘要 民国时期是中国电影最为繁荣的时期,许多国内的电影工作者都在国际上有着较高的声誉,而在背后默默支撑他们的,是一篇篇电影理论家和观众悉心撰写的影评,这些影评给了国产电影鼓励,也指出了国产电影的不足,更指导了国产电影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民国时期的电影,离不开当时的影评。 关键词:民国电影;影评;电影理论家;观众。一.民国影评的规模与特点1.专业性逐步加强 民国初期,纸质传媒突飞猛进,上海的《申报》、天津的《大公报》、国民政府的《中央日报》和之后抗战时期的《解放日报》都拥有相当数量的特约记者和读者。作为民国时期同样在飞速发展的电影产业,自然也和纸媒有了深度的合作——《申报》专门开设了电影版块,发表当时沪上各大电影院的排片表和一些简短的影评以及采访;《中央日报》作为国民政府的政治窗口,经常刊登国民政府对电影事业的政策等信息,比如当时国立中央大学影视系的招生信息等动态;《解放日报》是抗战时期的特殊产物,也刊登了《英雄的中华儿女》、《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等电影的介绍和专题…可见,在民国初期,电影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纸媒一方面是为了获取阅读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服务社会,纷纷开设了电影版块,而且各大报社也根据自身的定位和风格,选取了不同的角度报道电影的相关内容。 但是这也导致了电影信息的分散,加上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传统报纸里的一个小小版块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了,因此,开始有人创办专门的电影杂志,整合了包括电影排片、影人访谈、观众来稿、电影教育等等多方面的版块,供影人和资深影迷查阅,而公认的第一本杂志,就是明星公司张光宇所在1921年4月创刊的《影戏杂志》,虽然受限于来稿数量和销量,《影戏杂志》于1922年5月就停刊了,但它仍然为之后的电影杂志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在三四十年代,各大电影杂志百花齐放,而最出彩的几本,应该是上海的《新影坛》、《电影杂志》,香港的《银光》和武汉的《抗战电影》,它们也是各自找准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才能在众多的电影杂志中脱颖而出,卖好又卖座——《电影杂志》利用好了民国电影大本营——“十里洋场”上海滩,大篇幅的刊登了蔡楚生、张石川、孙瑜、阮玲玉等国内知名影人甚至国外影人的专访;《新影坛》则靠着沈凤威、灞陵等电影理论家对于电影摄影、音乐、剪辑等专业的、学术的指导文章而广受好评;《银光》则倚靠了香港这座宝岛,呈现出与上海影坛迥然不同的岭南风貌;《抗战电影》是《解放日报》电影版的衍生,在抗战时期发挥了依靠电影鼓动人心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民国三四十年代,电影杂志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这些出色杂志的出现,一方面为影人和影迷都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发展,可谓“起源于电影,作用于电影“。它们的出现使得影评有了一众平台得以发表,在“影人——理论家——观众”三者之间构建了一个良性循环,意义重大。2.来源专业的电影理论家和素质较高的观众 除了优秀的平台,投稿的主体也是影评重要的部分。民国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著称,因此民国时期已经有很多有志之士前往法国、苏联、美国等电影大国学习电影并学成归国,他们有的参与了电影的拍摄工作,如孙瑜(学于纽约摄影学院),也有的投身于理论事业,成为了专业的电影理论家,如沈凤威(学于法国),这些理论家对民国电影提出了相当具体的指导性建议与意见、同时通过杂志传授了相当多的电影基础理论知识,如蒙太奇、韵律、剧本创作等,可以说,他们对于民国电影的贡献,绝不比参与实践的电影人要少,沈凤威的《谈蒙太奇》系列文章还一度成为电影人的教材,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得益于民国政府对电影教育的支持和电影教育者的努力,民国的电影观众具有相当高的电影赏析水平,加之民国时期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他们对于民国电影也有很多自己的观点想要表达。《电影杂志》和《新影坛》两本杂志都开设有观众来稿的版块,相当数量的影迷都踊跃投稿和提问,在他们的来稿中,“蒙太奇”、“斯式体系”、“伏笔”等专业词汇屡见不鲜,可见当时的观众也都具有极高的观影素质和知识储备,为民国的影评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 专业与业余两个部分都有源源不断的影评发表,这使得民国时期的影评兼顾数量与质量,为民国电影的改进提供了多方面的角度——既有电影硬性的学术改进,也有迎合观众的软性改进,两者相辅相成,鞭策着电影的发展。3.与国际接轨 民国初期是中国电影的萌芽期,事实上全世界对电影也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不同派别的理论非常繁杂,其中两个大的派别要属格里菲斯、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和巴赞的场面调度理论,他们主张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表现电影的魅力,即剪辑和表演,这对当时对电影还一无所知的中国观众提出了极大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