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下高职学院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docVIP

建构主义理论下高职学院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构主义理论下高职学院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doc

建构主义理论下高职学院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   [摘要]当今社会对岗位综合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高职学院基础课的教师应该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引下,把握好基础课程的定位,帮助学生为学好专业知识做好铺垫,培养出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基础课教师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按照高职教育环境的新要求,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需求。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基础课教师 发展   [作者简介]孟红霞(1972- ),女,山西太原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教育研究;杨柳(1975- ),女,山西交城人,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江苏 徐州 221116)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72-02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着重强调其职业特色,与大学本科段教育有显著区别。主要任务是针对生产、服务、管理的一线岗位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在高职学院持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大家逐步形成统一的认识: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是高职发展的核心所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育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①在各高职学院不断壮大发展的同时,高素质、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提高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各高职学院谋求发展的首要任务。   基础课程的教育实质是对学生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培养。而目前各高职学院的基础课教师只是在校内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不能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新需求,授课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岗位需求脱节。致使高职高专基础课教育质量大为缩水。加之当今科技与知识的更新周期一再缩短,基本上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在更新替换着。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论证结果:一个经过三四年学习的大学生,当他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时,在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只有10%左右可以利用。所以,面对现实情况,学校应该在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正确的道德观念及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下工夫,优化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传授那些知识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以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基础课程的革新至关重要,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一、高职学院基础课教师的现状   各高职学院在创建示范过程中,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忽视基础课程的开发与革新,两极分化很严重;加之基础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进修、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少,大多缺乏实际工作经历,科研创新的能力较弱,基础课教师学习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他们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与高职教育实际需求相结合;且各高职学院的公共基础教学部门管理结构相对独立,主观上制约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沟通,教师无法将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加之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背景、兴趣需求千差万别,众口难调,使得公共基础课在纵向深入、横向拓展的程度上都很难掌控,改革之路艰难,力不从心。具体而言,基础课教师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达不到《高职高专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要求。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要求,生师比18?1才能确定为合格等级,16?1可以定为为优秀等级。据考察,有些高职学院的生师比竟然达到25?1,教师像超负荷的机器一样,没有精力和时间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机会开拓新的视野,与职业教育特色相脱节,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2.不合理的师资结构。在许多高职学院基础课教师队伍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约占58%,初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过高,教学经验和工作阅历欠缺,科研能力较弱,不能适应高职教育这一特殊环境。而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35岁以下的教师仅占20%,硕士以上学历占约80%,且大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众所周知,合理的年龄梯队和相当的职称配比,可以充分发挥各梯队的优势,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3.没有发挥基础课教师的引导作用。高职学院示范化蓬勃发展之际,学院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治学态度影响着一批批年轻的学子。其中,尤其是基础学科教师的基本素质,对于新生的学习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进入高职学院后最先接触到的是基础课的教师,教师的基本素养、一言一行都感染着学生,他们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对学生的发展规划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而建设一支学习型、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的根本。   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