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1勾股定理(1)
课前主体学习
【情境创设】
出示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①观察这枚邮票图案小方格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②你能分别计算图2中以BC、AC、AB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吗?你有什么发现?(鼓励学生先独立完成问题,然后再交流自己的“割”、“补”方法)。
③你是怎样得到上面的结果的?与同伴交流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④你能把你的发现与三角形ABC 的三边联系起来吗?
课堂主体参与
【学习目标】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发现勾股定理的过程,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学习难点】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学习内容】
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自查自纠
二、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研讨
猜想:由实验得出的多组数据猜想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如图2的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直角三角形;并分别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一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仿照上面的方法计算以斜边为一边的正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动手实践,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定义)
揭示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符号语言:在Rt△ABC中,∠C=900,则AC2+BC2=AB2(或a2 + b2 = c2)
(补充:介绍“勾”“股”“弦”的含义,进行点题,并指出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介绍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研究,体现勾股定理的价值。)
???【例题分析】????????????
1.将长为10米的梯子AC斜靠在墙上,BC长为6米。
(1)求梯子上端A到墙的底端B的距离AB。
(2)若梯子下部C向后移动2米到C1点,
那么梯子上部A向下移动了多少米?
2、在Rt△ABC中,∠C=90°(1)若a=5,b=12,则c=________;
(2)b=8,c=17,则S△ABC=_______。
3、如图,一个高3 米,宽4 米的大门,需在相对角的顶
点间加一个加固木条,则木条的长为 ( )
A.3 米 B.4 米 C.5米 D.6米
【师生共同研讨】
1、在波平如静的湖面上,有一朵美丽的红莲 ,它高出水面1米 ,一阵大风吹过,红莲被吹至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如果知道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 ,问这里水深多少?(画出示意图并求解)
2、如图,在⊿ABC中,∠ACB=900,AB=5cm,BC=3cm,CD⊥AB与D,
求:(1),AC的长; (2)⊿ABC的面积; (3)CD的长。
三、总结提升
勾股定理揭示了“形”与“数”的内在联系。你还能举例说明这种联系吗?
四、当堂检测
1、已知甲往东走了4km,乙往南走了3km,这时甲、乙俩人相距 km。
2、下列各图中所示的线段的长度或正方形的面积为多少。(注:下列各图中的三角形均三角形)
3、若等腰三角形腰为10cm,底边长为16 cm,那么底边上的高为 ( )
A. 12 cm B. 10 cm C. 8 cm D. 6 cm
4、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爬到点B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
A.20cm; B.10cm;
C.14cm; D.无法确定.
5、如图,在四边形中,∠,∠,,求.
6、一块长约120步,宽约50步的长方形草地,被不自觉的学生沿对角线踏出了一条斜“路”,类似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请问同学们:
(1)走斜“路”的客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2)斜“路”比正路近多少?这么几步近路,值得用我们的声誉作为代价来换取吗?
7、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你能求出CD的长吗?
五、课后作业
六、课后反思
3.1勾股定理(2)
课前主体学习
【情境创设】
活动2: 早在公元3世纪,我国数学家赵爽就用右边
的“弦图”验证了勾股定理。你能利用右边图形通过
计算验证勾股定理吗?与同学交流。
课堂主体参与
【学习目标】1.能说出勾股定理的证明,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