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定稿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毛泽东笔下也有一只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请同学们想一想,毛泽东笔下的鸟与诗人笔下的有什么不同? 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作者介绍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岳》 (涉世不深)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忧国忧民)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组诗“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杜甫画像 杜甫草堂 时代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首联:首联要读的高亢激昂,次句要读的回环婉转; 颔联:“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要一气读出,然后“木”“江”作延长音; 颈联:“悲”“常”“病”“独”等要重读以示沉重; 尾联:宜慢读,并读出自怜自嘲的况味。 诵读指导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鸟儿。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身冷心更冷。 显得天之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听到猿的哀啼,使人内心非常悲凉。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壮阔宏大的背景。渚:水中小块陆地。旁边江水清澈。沙:~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 毛泽东笔下的鸟是一只展翅高飞、壮志凌云的鸟(鹰击长空); 而杜甫笔下的鸟是一只无家可归、低沉徘徊、孤独哀伤的鸟(回鸟徘徊)。 鸟儿在急风中不住盘旋,或许是因为饥饿在寻找食物,或许是因为无家可回。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儿。 体会作者心情   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啸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仿佛就是一只孤鸟,凄楚、忧伤、悲哀、绝望。 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两种景物:落木、长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鉴赏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明确:“落木萧萧”有生命短暂之感,“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永不停息,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诗人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把颔联上下两句相对比,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衬托出人的生命更加短暂而渺小。     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鉴赏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客居他乡)之愁也; 常作客,久旅(长期漂泊)也; 百年,暮齿(晚年)也; 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 台,高迥(高远)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 八 可 悲 万里: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作客:客居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登高都是一家人去的,且登高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人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离乡万里、时值悲秋、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艰难苦恨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