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瘫儿童康复概述
第一节 脑瘫儿童的诊断
一、脑瘫儿童的概述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患,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多合并有感觉、认知、沟通、知觉、行为或癫痫等方面的问题,给儿童自身、家庭、社会带来严重影响,我们不仅要了解什么是脑瘫和如何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脑瘫,提高患儿的活动能力外,还要找出致病因素,加强相关预防措施。
(一)脑瘫定义
脑瘫纳入现代医学领域归功于英国整形外科医生李德(William John Little,1810—1894),1841年发现本病,又称为李德病(1888年Rupprecht首次将此病命名为Little’disease)。在长期的研究中,各国对脑瘫的定义有些不同,更多的体现在发病时间上的争议,但其中还是有共同之点,即均发生在脑组织发育成熟之前。目前我国对脑瘫的最新定义如下:
脑瘫(cerebral palsy,CP),全称为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2006年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会修订)
(二)脑瘫的发病率
脑瘫是继小儿麻痹症控制以后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患之一。具体的发病率变化趋势各国报道不一,欧美地区约为1.5‰~2.5‰。我国各地区脑瘫发病率报道也有所不同,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小样本调查结果为1.8 ‰~4 ‰,1997—1998年对6省(区)1~6岁小儿进行调查患病率为1.92‰。
从调查结果看,脑瘫发病率有以下特点:男性略高于女性;重症越来越多;不随意运动型数量越来越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脑瘫类型有所区别,发达国家重症多,不随意运动型明显少于发展中国家。
(三)脑瘫的成因
造成脑瘫的原因很多,直接病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根据造成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的时间可划分为3个阶段:
1.出生前
导致胚胎期脑发育异常的各种原因,包括母体因素和遗传因素。
(1)母体因素:高危因素包括孕妇感染、母儿血型不合、大量吸烟、酗酒、先兆流产、用药、接触毒物、受到辐射、外伤、风湿病、糖尿病、妊娠中毒症、高血压、子宫或胎盘功能不良、母体营养障碍、初产大于35岁或小于20岁、妊娠中手术等危险因素。母亲妊娠期26—34周时胎儿的脑室旁白质最易受损,形成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导致痉挛型双瘫。到妊娠期38—48周时,由于脑基底核的新陈代谢需求特别高,此阶段造成的脑部伤害,基底核最易受损,导致肌张力不稳定且会改变或运动障碍。
(2)遗传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对脑瘫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如瑞典的调查表明,有明显产前因素的脑瘫中1/6为遗传因素所致。
2.出生时
有早产、过期产、出生体重过轻、巨大儿、产程缺氧、难产或产程过长、臀位分娩、脐带绕颈、羊水浑浊、吸入胎便、产伤、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多胞胎、颅内出血、感染、急产等危险因素。
3.出生后
有新生儿低血糖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高烧、脑外伤、脑部感染、癫痫、核黄疸、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毒(铅、CO等)等危险因素。
还有许多病例原因不明。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引起脑瘫的三大高危因素为窒息、早产、黄疸(包括核黄疸和迁延性黄疸)。其中黄疸引起的脑瘫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在明显下降。
(四)脑瘫儿童的主要障碍
脑瘫的主要障碍,是由于脑损伤或发育缺陷引起的运动和姿势障碍,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或异常,肌张力异常,运动减少或出现不随意运动,原始反射作为异常姿势残留了下来,或出现了在正常情况下见不到的姿势,还有该出现的正常姿势和运动未出现。
二、分类
脑瘫的分类方法目前国际上尚未统一,结合我国目前分类情况,本书主要介绍以下分类方法:
(一)根据临床神经病学表现分类
1.痉挛型(spastic):以锥体系受损为主。本型约占脑瘫患者的60%~70%。
2.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不随意运动增多。本型约占脑瘫患者的20%。
3.强直型(rigid):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本型较为少见。
4.共济失调型(ataxia):以小脑受损为主。本型不多见,多与其他型混合。
5.肌张力低下型(hypotonic):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本型常为脑瘫婴儿早期症状,幼儿期以后多转为其他型,尤其是不随意运动型。
6.混合型(mixed types):同一患者表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多为痉挛型与不随意运动型混合。
(二)根据身体运动障碍的部位分类
1.单瘫(monoplegia):指一个肢体运动障碍,极少见。
2.双瘫(diplegia):指四肢运动障碍,上肢运动障碍轻于下肢,几乎都见于痉挛型脑瘫。
3.三肢瘫(triplegia):指三个肢体运动障碍,较少见,通常见于痉挛型脑瘫。
4.偏瘫(hempl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