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拔 罐 法 拔罐疗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方法。古代常以筒形兽角作罐具,且多用燃烧火力排气拔罐,故又称“角法”、“吸筒法”、“火罐气”。本法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适应广泛等优点,临床十分常用。 一、常用罐具 (一)传统罐具 1、竹罐 用坚韧成熟的青竹,按节锯断一端,留节作为底,一端去节作罐口,将外形磨制成两端稍小、中间稍大,且平整光滑的腰鼓状,罐长度与口径比例适度,规格据材而定,大小不等。其罐取材容易,制作简便,吸拔力强,能耐高温,不易破碎,可用于身体各部拔多种罐法,尤其多用于水煮罐法。但其罐易燥裂漏气,且不透明,难以观察罐内皮肤反应,不宜用作刺血拔罐等。(图6-12) 2、陶瓷罐 亦名陶罐,系用陶土烧制而成的罐具。形如缸状、口底稍小、腔大如鼓。其罐吸拔力强,易于高温消毒,适于全身各部。但体较重、易于破碎,且不透明,目前已不常用。 3、玻璃罐 用耐热质硬的透明玻璃烧制成的罐具。形如球或笆斗,口平腔大底圆,口缘稍厚略外翻,内外光滑,大小规格多样。其罐透明、吸附力大,易于清洗消毒,适用于全身各部,可施多种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罐具之一。但传热较快,易于破碎。 (二)新型罐具 1、挤压排气罐 以挤压方式排气的罐具。 (1)挤压排气橡胶罐:常用者系仿玻璃罐规格以高弹性塑料而制成的双层塔式橡胶罐。使用时将罐口置于吸拔部,挤压罐身排出罐内气体即行施罐。此罐轻便,不易破裂,便于携带,无点火烫伤之虑,但无温热感、不能高温消毒,易于老化,仅宜拔固定罐,不宜施其他罐法。 (2)挤压排气组合罐:由喇叭形透明玻璃筒的细头端套一橡皮球而构成。应用时将罐口扣于吸拔部位,挤压橡皮球排气而拔罐。其罐操作方便,但负压维持时间较短,仅宜于留罐。 2、抽气排气罐 简称抽气罐,常用下述几种: (1)连体式抽气罐:罐与抽气器连为一体的抽气罐具,其罐上部为圆柱形抽气唧筒,下部为腰鼓形罐体,用双逆止阀产生负压,其真空度由0~18kg/cm2负压值,吸附力可随意调节,又不易破碎,宜用于多部位拔留罐。 (2)注射器抽气罐:系将保留带锌皮橡胶瓶塞的青、链霉素瓶(或葡萄糖瓶、生理盐水瓶)的底去掉,并打磨光滑平整作罐具。使用时将罐口吸拔相应部位,用注射器针头经橡皮塞刺入罐内,抽出空气而拔罐。罐小者可用于头、面、手、脚及皮肤较薄部位。 3、多功能罐器 均系配置有其他治疗作用的现代新型罐具。如在罐顶中央安置刺血器的刺血罐;在罐内架设艾灸,灸后排气拔罐的灸罐;罐内安有电热元件(电阻丝等)的电热罐(电罐)等,均具拔罐与相应疗法(如刺血、艾灸)的治疗作用。 二、操作方法 根据罐具的种类,目前罐具的吸拔方法(主要指排气方法)已有多种,常用的有火罐和水罐法。 (一)火罐法 系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成负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吸拔法。 闪火法 用镊子夹住略蘸酒精的棉球,或手持闪火器(用细铁丝将纱布缠绕于7~8号的粗铁丝的一端,将纱布蘸少许酒精),一手握罐体,将棉球或纱布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闪火即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此法适用于各部位,可拔留罐、闪罐、走罐等,临床最常用。此法罐内无燃烧物坠落,不易烫伤皮肤。但蘸酒精宜少,且不能沾于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投火法 将蘸酒精的棉球或拆叠的软质白色纸片(卷)点燃后投入罐内,趁火旺时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此法罐内燃烧物易坠落烫伤皮肤,故多用于身体侧面横向拔罐,拔单罐、留罐、排罐等。 贴棉法 将直径约1~2cm的薄脱脂棉片略蘸酒精后贴于罐体内侧壁,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于吸拔部位,此法亦用于身体侧面横向拔罐。操作时所蘸酒精必须适量,酒精过多或过少均易发生棉片坠落,且酒精过多尚易淌流于罐口,而引起皮肤烫伤。 4、架火法 置胶木瓶盖或薄小面饼、中药饮片(据病情而选)于应拔部位,并在其上放置酒精棉球,点燃后迅速将罐吸拔于该部。此法不易烫伤皮肤,适用于肌肉丰厚而平坦部位拔留罐、排罐。 (二)水罐法 是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根据用水的方式,常有以下几种: 1、水煮法 将竹罐放入水中或药液中煮沸2~3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倒置夹起,迅速用干毛巾捂住罐口片刻,以吸去罐内的水液,降低罐口温度(但保持罐内热气),趁热将罐拔于应拔部位,拔后轻按罐具半分钟左右,令其吸牢。此法消毒彻底,温热作用强,且可罐药结合,适用于任何部位拔留罐、排罐。但操作应适时,出水后拔罐过快易烫伤皮肤,过慢又易致吸拔力不足。 2、蒸气法 将水或药液(勿超过壶嘴)在小水壶内煮沸,至水蒸气从壶嘴或套于壶嘴的皮管内大量喷出时,将壶嘴或皮管插入罐内2~3分钟后取出,速将罐扣于吸拔部位。扣上后用手轻按其罐半分钟,使之拔牢。此法适用于身体各部拔留罐、排罐。 三、拔罐法的临床应用 根据病变部位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