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村东门寨灾后重建社会文化变迁现状调查.docVIP

联合村东门寨灾后重建社会文化变迁现状调查.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联合村东门寨灾后重建社会文化变迁现状调查   作者简介:杨海燕,女,(1987.-),籍贯:内蒙古,蒙古族,学历:硕士研究生,民族学,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摘 要: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在汶川县龙溪沟的羌族聚居区发展了旅游业,把那里打造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点。本文通过对汶川县龙溪乡联合村东门寨的实地田野调查,通过人类学的视角阐述了“新羌寨”人们的生计的改变,分析了由于生计改变引起的社会文化变迁的问题,从而指出,灾后重建要在注重国家力量的规划与设计下,尽量减少外力的干预,突显灾区居民在重建过程中的意愿,激活灾区的自我恢复能力。   关键词:灾后重建;羌族;变迁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主导的对口援建模式是其主流的灾后重建模式,相关单位规划以羌族的传统文化为资源发展旅游业,在当地重建了大量的仿羌式建筑。在东门寨,所有的空地都被青石铺成硬化地,居民房屋外面用薄青石装饰成羌族房屋的建造风格,表面还贴了羊脑壳或牛脑壳的图案。这样的景观便构成了“新羌寨”的面貌。汤芸的《“侗族”的景观――侗族文化展示的诗学与政治》通过描述“侗族景观”的塑造、鼓楼文化意义的变迁,阐释了现在侗族鼓楼成为一个脱离了一种地方传统文化意义的文化展示景观。①类似于侗族鼓楼的“新羌寨”的景观文化是否还能与传统的社会生活相对接?其文化的意义是否得到了延续?羌民的生活是否恢复了原有的状态?我想通过调研资料来试着解读这些疑问。   (一)震前羌民的生活状态   羌族聚居在海拔落差和温差较大的岷江上游地区,为了适应垂直差异大和资源匮乏的高山深谷生态环境,构成了羌族多元的经济生产生活方式。其生计方式以耕种农作物为主,这里的人们还兼营采集、畜牧业。在5月――7月相对农闲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就会上山采集菌菇、草药等。夏天,成年的男子通常要出去打工,到了9月就会回到村子帮忙田里的事情。寨子里的节日庆典与习俗也与村民的经济活动相辅相成,最具有羌族文化特色的节日是农历四月的“转山会”和十月初一的“羌历年”。这两种节日是为了祈祷、还愿与庆祝丰收,它们分别对应于四月播种、十月牧收的特定时日,是羌族居民生产活动的一种文化制度安排的反映。②像“羌历年”这样的节日庆典,表现的是适应羌族传统社会生活的时空节奏,整个羌族居民的生活节奏是一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羌族文化创造的本身与其社会生产相对应,它根植于当地的社会条件与文化生态中。   (二)灾后羌民的生活的变迁   5?12地震后,四川省出台了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将灾区产业空间结构布局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按照“一带三区多线”的格局安排进行重建,龙溪沟成为了“地震明星沟”。 而联合村东门寨位于龙溪沟的沟头,交通便利,距县城比较近,这些优势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战略条件。东门寨由于震后重建、发展旅游业挤压了耕地。本来生计方式以农业为主的羌民为了适应政府规划的旅游发展,便投资在寨子里搞起“商业”,如“农家乐”,商店、餐馆,山村风格的酒吧等。   羌民传统的生计方式是以农耕为主,每户人家都养有家畜,其生活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但是灾后重建占用了大量耕地以后,这里的村民变成了“没有耕地的农民”,家里所需都要去市场购买,这些已经变成了家庭的很大一笔开销。由于家庭生计开销大、依靠旅游业获利少,村寨年轻力壮的人都外出打工,以前家里有耕地的时候在农忙的时候都会回来,如今只有过春节或者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才会回来,可见现在的羌民不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上都已经被市场化,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依附于市场。   (三)灾后羌族社会关系的变迁   羌族聚居在高山深谷的生态环境中,沟中垂直分布的山田、森林、草场丰富的经济资源,为羌民提供了种植业、畜牧业和采集业的多元化的生活需要。所以,羌民的生计时间与此相符,在10月――第二年4月相对农闲时间也是羌民社会生活的聚合时间,在这几个月里有最具羌族文化的节日庆典,比如四月的“祭山会”和十月初一的“羌历年”,这两个节日庆典对应着四月播种、十月丰收的特定时日。③这样的节日使得这个村寨的羌人都聚集在一起,相互协作、交流感情,使羌民之间更加的紧密团结,加强了村寨的凝聚力。而6、7、8月农忙时间时,大型的节日相对减少,羌民的社会生活也处于分散的状态。可见,羌民传统的生计时间、社会生活时间和生态时间天然吻合,另外,传统的文化事项是以村寨为主要活动场域、以当地羌民为主体展开的,但是现在以表演形式开展的活动违背了传统的展演秩序,也失去了吸引外出打工人员返回村寨的能力,使得这些文化事项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村寨也失去了以往的凝聚力,旅游业是一个以商业经济为主的产业,而以商业经济为主的社会是以市场关系维系的,注重的是利益实惠,村民间的关系不再以信任、礼物与人情维系,它瓦解了费老所提到的具有人情伦理、互惠的“熟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