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地理情况.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楼地理情况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关闭】 本县属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梁峁丘陵沟壑地区。东依吕梁山脉,西靠黄河急流。地形东高西低,起伏显著。东部凤尾山海拔最高,2051米;西部黄河滩海拔最低,567米;相对高差1484米。全县总的地貌特征是沟壑纵横,梁峁成群,支离破碎植被稀疏,地表侵蚀严重。境内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土石山区 分布在石楼山、团圆山、四十里山近围及海拔1400米以上地带,包括罗村镇、灵泉镇、龙交乡、义牒镇、小蒜镇的少部分地区,共30个自然村。总面积116.6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7 %。本区林地、草地丰富,自然植被较好。山势伟峻,沟谷切割陡峭,一般呈“V”形。部分地段岩石外露。相对高差400米,倾角12°~32°。自然土壤多为淋溶灰褐土、山地灰褐土。是林牧主要产区。 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区 本区又分梁峁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两类: 梁峁沟壑区:主要分布在黄河畔的和合、辛关、曹家垣、3个乡镇和义牒、小蒜、裴沟3个乡镇的少部分地区,共302个自然村。总面积808.6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6.4%。本区多是梁秃峁,石厚土薄,植被稀少,地表侵蚀非常严重。海拔在600~800米之间,倾角10°左右。自然土壤多为黄土质褐土性土和粗骨性灰褐土。是红枣、小麦主要产区。 丘陵沟壑区:分布在屈产河流域的罗村、灵泉、龙交、裴沟四个乡镇的大部分地区,共277个自然村。总面积798.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5.9%。本区自然植被一般,沟川较宽,山势较缓,土层较厚。海拔在800~1200米之间。自然土壤多为黄土质灰褐土性土。是秋粮、油料主要产区。 河川沟谷区 主要分布于屈产河、义牒河、小蒜河、和合河两岸的较大沟谷之间,包括灵泉、罗村、龙交、义牒、和合、小蒜、裴沟等乡镇的少数地段,共52个自然村。部面积19.27平方公里,占倩以总面积的1%。本区川面开阔,川坪地多,灌溉条件较好,土地比较肥沃。海拔1000米左右。自然土壤多是黄土质灰褐土性土和黄土质灰褐土。是农作物高产区和鲜果蔬菜产区。 山 脉 本县有三条山系,均属吕梁山脉,石楼山系矗立于县东;团圆山系和四十里山系纵贯于中部。这三条山系的主脉支脉连绵交错,大大小小的峰岭梁峁和数不清的沟壑峭崖遍布全县,构成一种山波浪涌、黄涛声迭起的独特景观。 石楼山系 原名通天山。因石迭如楼,后改名石楼山。位于县东罗村镇、东石羊乡、龙交乡的东部,与交口县、隰县以分水岭为界。南北走向。北起大马坪、南至红腰村,长达37公里。主峰龙神庙遗址,海拔1959.6 米。出境公路干线越山而过,最高分界处土地壑西距县城30公里。整段山系由吕梁林业局东山林场管辖。 凤尾山(古称黄去山) 系石楼山系最高峰,也是全县最高点,海拔2051米。位于龙交乡、东石羊乡境内。山势巍峨,林木茂密,草灌丛生,怪石峥嵘,常有豹狼野猪麝狸等出没。 团圆山系·四十里山系 位于全县中部,南北走向。以石鼓山为界,北为团圆山、南为四十里山。现属县营介莫林场管辖。 团圆山北至瓦舍庄长达10公里。位于小蒜镇、义牒镇、西卫乡境内。东南距县城15公里。主峰汉高祖庙遗址海拔1421米。西汉时曾在此山东侧建土军县城,遗址不存。 四十里山位于城关镇、义牒镇、和合乡境内。南至赵家沟,入永和县境,长达20公里。东距县城10公里。主峰肖家塌岭,海拔1410米。此山横亘本县中南部,草深林密,是介莫林场所在地,也是县级机关的造林基地。历年人工造林3.26万亩,南北连绵10公里,已是苍松翠柏,参天蔽日。 李家圪塔 位于城关镇杨家沟村西、永和县侯家圪台东北。海拔1396米。四周有开阔成片的荒塬草坡。 神圪塔 位于义牒镇神吉村北、南洼村南。海拔1269米。 高岭 位于韦家湾村西南三公里,海拔1111.8米。 高山圪塔 位于小蒜镇桐塌村西南、杀财涧东北。海拔1331米。有广阔的自然草坡,现办有小蒜镇牧场,是本县山羊改良基地。 曹家垣山 位于曹家垣村西南五公里,是本县沿黄河一带的最高点,海拔1047.8米。也是本县西部最大的残垣,面积0.2平方公里。 构 造 本县大地构造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黄河东岸——吕梁山西麓挠褶带的南段。南北向构造体系。境内构造简单,以褶曲为主,断裂极少,大致呈向西缓斜的波状起伏的单斜层。一般特征是:背斜两翼东陡西缓;向斜两翼西陡东缓;向斜较背斜宽缓。县内山川地貌的成生,是蟓近地质时期构造运动的产物。新生代地层中的小型断裂,广泛发育的高山深谷和悬崖峭壁,以及十分强烈的河流底蚀,均表明本县晚近地质时期处于构造运动相对上升的地史阶段。全县南北向构造所卷入地层,最新为三迭系,成生时代为中生代。晚近构造是在南北向构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褶曲与褶带 石楼县南北向挠褶带 集中于县城的两侧,阳崖至岔沟一线以西,曹家峪至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