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监督学课程综述
作者 :周保同
学校 :安徽电大合肥分校
专业 :10春-行政管理(专科)
学号 :1034001417136
指导教师 :赵立锦
2012年5月
目录
目录 1
内容摘要 2
前言 2
一、本课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2
二、基本原理应用 3
三、学习体会及收获 4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监督学课程综述
内容摘要
监督学所要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监督学概述、监督思想与理论、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当代中国监督运行机制等,还包括各类机关的监督。这些机关有人民代表大会、检察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政府等。监督学则是从防范公共权力滥用的视角来研究公共权力。监督学主要是讲解与监督相关的一些理论、思想和制度等。他还是研究监督历史、方式与方法,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门综合性科学。监督学的研究涉及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这就决定了它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和交叉性的学科。同时,从理论上深刻了解政府决策失误、不依法行政的制度原因及其危害性,能够从监督的视角提出完善我国廉政监督与勤政监督的政策性建议与制度构想。
关键词:监督学 监察 廉政
前言
监督是指司法机关、社会组织、民以及专门监督机关,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通过国家监督权、公民权利和社会道德对公共权力的制约是监督学的实质。由此,把握公共权力的来源、特点和运行机制是是学好监督学的关键。同时,监督学又从系统性的角度拓展了刑法、行政法调整的空间。监督学与刑法、行政法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刑法与行政法是监督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实现手段,也是监督工作法治化的体现。如职务犯罪的认定是刑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监督学研究的对象;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是行政监督的重要方式。监督制度的重要价值以及监督实践的客观需要,不断地推动着监督学学科的迅速发展,自我丰富和自我创新;而监督学学科体系的日臻完善,又为监督制度的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引。监督学的范围要远远大于行政学研究的范围构建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强化依法行政的理念,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是实现有效监督的重要路径,监督机制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监督学概述监督与腐败的涵义与特征监督的功能校正功能制约功能预防功能反馈功能监督的基本原则依法监督原则独立监督原则全面监督原则、分类监督原则过程监督原则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中国古代与近代的监督思想当代中国的监督思想国外监督思想综述中外监督思想的比较分析监督理论人民主权理论议行合一理论、三权分立理论、利益多元理论、预防为主理论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监察制度国外反腐败与监督制度国际间反腐败合作体系的基本架构国际反腐败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前苏联人民监察委员会监督模式、瑞典监察专员监督模式美国议会与司法监督模式当代中国监督运行机制、中国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第一,从人民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来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从国家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来看,各级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一府两院”即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由本级人大产生,向它负责和报告工作,受它监督。第三,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我国实行单一制,不是联邦制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党员的监督党组织的监督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党的委员会的监督、党委常委会的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务犯罪的监督侦查监督刑事审判监督职务犯罪的监督贪污罪的认定、贿赂罪的认定、挪用公款罪的认定、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认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认定社会民主监督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有:国家宪法与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中共中央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遵纪守法、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行政法制监督的主要内容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和国家公务员遵纪守法的行为。社会监督个人、组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是管理对象,是行政相对人,而在监督关系中,则是监督主体,有权对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和国家公务员遵纪守法的情况实施监督。当然,个人、组织作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不能直接对监督对象采取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措施、监督行为,个人、组织的监督是通过向有权国家机关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起诉或通过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舆论工具对违法行政行为予以揭露、曝光,为有权国家机关的监督提供信息,使之采取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措施、监管行为,实现行政法制监督的目的。由此可见,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