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 收集、验证 常见气体制备的步骤 发 生 (装 置) 净 化 (装 置) 干 燥 (装 置) 收 集 (装 置) 吸 收 (装 置) 一、选择发生装置 问题1:下列试管可以进行哪些实验? 图1 图2 图3 问题2:如图有关气体制取的实验,若药品的量需要较大时,可用哪些仪器代替试管? (锥形瓶、烧瓶或广口瓶) 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 B A B C D 二、选择净化、干燥装置 气体的检验、净化与转化 实验目的 装置 所用药品 检验水蒸气 检验CO2气体 检验HCl气体 A NaOH溶液 A 饱和NaHCO3 B 碱石灰 除去N2中的O2 将CO转化为CO2 将CO2转化为CO B 无水硫酸铜 A 澄清石灰水 A 酸化的硝酸银 吸收CO2气体 将HCl气体转化为CO2 吸收水蒸气和CO2气体 C 铜网 C C 氧化铜 碳 为了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的CO2和水蒸气,两位同学将混合气体分别通过下面两个装置,最后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N2和水蒸气 N2 注意干燥装置一般放在最后面进行一次性干燥 三、选择收集装置 气体的收集方法 A装置适宜收集 气体; B装置适宜收集 气体; C装置适宜收集 气体; A B C 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与 空气发生反应的 比空气的密度小且不与 空气发生反应的 难溶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 水发生反应的 装一部分液体 长进短出 短进长出 正放 倒置 装满液体 排水法 向上排 空气法 向下排 空气法 比空气的密度大且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的气体 比空气的密度小且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的气体。 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四、选择尾气吸收装置 点燃 气球吸收 证明某气体中同时含有 CO和CO2的实验 D (下列装置可重复使用),请写出连接的顺序(用装置接口处的编号表示) B a b A c d C e f e f c d (ef) a b e f D 设计一套装置检验煤气中可能含有 A B C D E F 下列仪器可重复使用 CO、CO2、H2、H2O 请填写相关实验装置连接序号 A D C F B E A D 装置连接顺序 检验原混合气体中的 H2O 检验原混合气体中的CO2 检验生成的CO2并 证明混合气体有一氧化碳 检验生成的水并证明混合气体有氢气 设计纯净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测定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试回答: A B C D (3)你选用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及理由 。 (1)化学反应原理是 。 (4)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 (2)实验设计思路 。 (5)根据此实验,写出计算氧化铜的质量分数的公式:_____ Cu:64, H:1, O:16 制取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 干燥氢气排除水蒸气的干扰 用氧化铜氧化氢气并生成水 生成的水使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验证氢气的还原性 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 无水硫酸铜变蓝 制取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 干燥氢气排除水蒸气的干扰 用氧化铜氧化氢气并生成水 生成的水使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验证氢气的还原性 排除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的干扰 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 无水硫酸铜变蓝 一、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1、明确实验目的 2、确定实验原理 3、选择实验装置 4、制定实验操作 5、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性(即实验原理、操作程序和方法要正确) 安全性(即用药及操作要安全,注意环境保护等问题) 简约性(装置简单、步骤少、药品用量少、时间短) 可行性(要满足实验条件) 二、实验方案设计基本原则 常见气体制备的思路 发 生 (装 置) 净 化 (装 置) 干 燥 (装 置) 收 集 (装 置) 吸 收 (装 置) 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 气体及杂质的性质 气体的性质选择干燥剂 气体水溶性及密度 气体的毒性选择吸收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