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学的起源
摘 要:在先秦伟大的思想家中,孔子提出了以”仁学”为核心的一整套思想体系,继孔子之后,孟子提出四端说。四端学说是中国文化性善思想的源头,并与后来的荀子形成了极其深远而且极富意义的关于性善性恶的探讨,其中不乏有许多开创性的思想观点。笔者认为,对于孟荀之间思想交战的实质性的交锋点还未有一种明确的领会,孟子阐述的四端学说并所坚持的性善论是中国心学的发端,但现代以来常被看做道德先验论而长期处于搁置阐发的地位。在中国文化重建的今天,这一学说的本来面目及理论价值,实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关键词:孟子 四端说 性善论 心学
一、孟子四善端说是人性本善的基础
孟子曰:“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休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儒子之父母,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同时,孟子还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从以上两段引文我们不难看出,孟子详细阐发了其四端学说以及与仁、义、理、智之间的关系,并且两段引文共同强调了四善端乃是每人之所共有,所谓“人皆有之”即是此意,在这里孟子也暗含了四心乃是本体的,既是此心乃是其他德性的产生者。孟子谈论“人性本善”,着重谈论了人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个善端,人正是因为有这四端,所以人性是善的。人所具有的仁、义、礼、智的德性乃是由四善心发端的。
孟子同样也在上面这段话中对“性”的具体内容作了规定,还强调了“性”是“非由外铄我也”的,是“我固有之”的。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有四种善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和这四种善心相对应的就是仁、义、礼、智四德。人有这四善心,就好像人有四肢一样,是人本来就有的。孟子认为人人都有四善心,但是这仅仅只是“善端”,只是一个可能发展成为善性的萌芽,正如他所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知之端也。”人性正是因为建立在四善端之上,所以人性本善。孟子说四善心中的心乃是感性的心,乃是中国哲学中性灵的心,是本体论上的心。此心非生理之心,也非西方哲学中理性之心。对此心的阐发由孟子发端,孟子是儒家心学的始作俑者,此后心学也在中国哲学日益演进和发展。孟子强调四个善端是人人皆有的,是与生俱来的,不用引导,不用靠后天发掘的,哪怕只是无知幼童,也是具有这四个善端的。对此,孟子说道:“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尽心上》)孟子在这里举出孩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亲爱父母、尊敬兄长,这并不需要受到教育,孩子懂得这些并不是因为后天环境影响的原因,只是因为亲爱父母,是仁,尊敬长辈,是义,这种善德是人与生俱来的。所以,人人都有善性,人性本善。
二、孟子性善之“性”非荀子性恶之“性”
(一)荀子性恶论
荀子的“人性论”与孟子完全相反,他认为“人性本恶”,善并不是人的本性,而是后天教化而成。荀子所认为的人性与孟子认为的人性不同,荀子认为的人之本性乃是人的自然本性。荀子认为:“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人的本性是生来就形成了的,不可能靠后天的学习。荀子并没有自觉地将人性与动物之性区别开来,以人的自然性作为人的本性。关于荀子对“性恶”的阐述,集中体现在他的这样一段话中:“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荀子第二十三?性恶》)这段话体现了荀子对人性的理解。荀子论述的人性乃是人的自然本性,荀子在上文论述中举了好利、疾恶、耳目之欲、好声色的例子,这些都是人的自然欲望,荀子认为这些生而就有的才是人性,其余诸如辞让、礼义、道德等等都是师法教化而成的,是人为创造的,是“伪”的,这些都是“伪性”,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是社会道德规范。荀子将社会上的种种恶行都归过于人对自然欲望的追求,也就是归过于人性。荀子认为,人如果顺应自己好利的本性,则会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doc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胎儿畸形的临床思考.doc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症的临床体会.doc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doc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doc
- 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对老年性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诊断.doc
- 彩超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oc
- 彩超多普勒诊断卵巢肿瘤蒂扭转价值分析.doc
- 影响中药疗效的干预因素探究.doc
- 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和对策.doc
- 2025届福建省长汀一中等六校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广东省东莞市六校高三第二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 2025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高考模拟最后十套:语文试题(五)考前提分仿真卷含解析.doc
- 2025届福建闽侯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 2025届北京三中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 2025届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中高三下学期升级统测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 2025届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高三(下)第2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 2025届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枞阳县浮山中学高三语文试题二模冲刺试题(九)含解析.doc
- 2025届甘肃肃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甘肃省临洮县二中高三下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