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本份.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守住本份   李立的老家在青莲,青莲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产床。李白在这里识文断字、看老妇磨针、给石牛写诗。当他的诗歌成为他的肉身,成为浪漫主义的巅峰,他留下的文脉,仍然影响着1300多年之后的故里后人。李立就是其中的一个。不同的是,李立写散文;更不同的是,李立文静,绝无狂放不羁,放歌纵酒的孟浪。如果李白是漫卷诗书,俯览白云星辰,李立只不过是用文字平视人生和时间留给他内心的微澜。他的状态在物欲浪潮摇荡世道;娱乐至死、人心不古的当下是难得的青灯孤守。文章自古僧命达。生活在低处、生活在寂寞中,才会神智清醒,对现实合而不同,把持住写作者应有的文学本份。   李立在这本散文集里,用108篇散文不温不火地证明了一个事实――在常识被践踏如泥、本份已成奢侈的时代背景下,他仍然是一个本份的读者和写作者。这与他对生活的审视和对精神的维护密不可分。   闻书香如闻芝兰的人,如果把他的业余时间比作蛋糕,那么最大的一块,应该是划给了购书读书。李立就是这样划的,因为他每周都要上一次书店;江油还有标准的书痴张毅也是这样划的。他把书房命名为杀猪房,笔名改作张屠夫。此君不是在杀猪房读书,就是走在到书店的路上。据新浪网调查,中国人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连教科书不过三、四本,是美国人和犹太人的零头。读书现状令人汗颜。所幸的是,毕竟还有李立、张毅这样的书痴,否则,实体书店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了。   《偶然的生命》是这本散文集的书名也是收入其中的一篇散文。他这样写道:“人说生命是顽强的,殊不知,生命也是脆弱的,有时候,他的失去是那么的轻易和偶然。在永恒的时间面前,人是无法与时间抗衡的,人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就像沙漠里的一滴水,转瞬间就会不见踪迹。这是多么的无奈,却又是生而为人的你我必须走的一遭。”   古往今来,感叹生命短暂,流水不腐的文字绵绵不绝。原因很简单,人是唯一知道自己会死去的动物。“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我们正旅行在火葬场的空地上”(伊沙)……我相信,此时,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有一个诗人或者作家正咬牙切齿的对时间进行诅咒。时间锐不可当,生命溃不成军,而这苍凉的人世,“却又是生而为人的你我必须走的一遭”。这里李立的无奈,也是人类的无奈。我想,这也是李立写作的动因之一。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一个无法复制的孤本,他希望留下自己的脚印和指纹,告诉这个世界,他来过、爱过、痛过、哭过。李立的真诚不容置疑、李立的无奈我们感同身受。   在现代化、城市化加速进行的今天,环境被破坏、人文土壤被污染,每一个人的乡村都在沦陷。李立在《一条大河》里,记录了老家的一条河流的死亡过程。直接喝的河水、可行十多过个木筏的河水、鱼虾不断的河水、飘荡着童年记忆的河水,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里,水电站耸立、河流变枯、砂金被掏尽,终于死去。“我的儿子都看不到这里曾经有一条大河流过了”。在他平静叙述下面,潜藏着对人类对自然疯狂的索取所造成无可挽回结局的担忧和作为精神依托家园故乡的碎裂的疼痛。当财富与权力结盟,把欲望催肥成大象,青山绿水只有像瓷器店一样破碎,继续碎裂。这让我想起贾平凹在《一块土地》中的疼痛。不知道在当下的中国,有多少这样的大河一去不回。《一条大河》,倒影着经济发展中的困境和必须突破的悖论。   在《弃官与返乡》中,他继续写道:城市像一台抽水机,永不停歇的抽取着乡村的甘泉,总有一天,我们的乡村会被抽干的。在这里,李立的思考更加深入。他敏感的意识到,文化资源和人脉资源对城市的过渡的集中,对乡村的断流,将会撕裂几千年来由于官员和文人返乡带去的知识所积淀下来的乡村的基本人文土壤结构。这是严峻的现实。悲哀的是,我们也许唯一能做的,就是节哀。“即便有这样的人,也不是他们想回去就回去得了的,似乎也没有这样的体制让他们的想法成为可能。”这是现实、也是未来。我们无力改变。李立发现并说出的最深层的原因是源于对这块土地深层的爱。   我这样说,实在不是矫情。我的出生地是福田坝,门前就是涪江。经过坝子的那段江水,也是这样死去的。坝子平时的死寂、空心化、与我童年留下的感受可谓天壤。一个宋代留下来的寺庙,居然被几个香客重新更名。究其原因,是读过圣贤书,见过世面、能写春联、能够掌握一地礼仪风俗、主持公平正义的德高望重的那些乡村贤达,已经后无来者的消失了。   写作者的本份,除了与现实不同流外,还应该高出现实起码1公分,比圣人起码矮1公分,说出众生看见的,却熟视无睹的真相。如果能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境界,你的话就没有白说;如果能达到样板戏的一句唱词:喝了这碗酒,就什么酒也不怕了。那么,你的书不光没白写,还会通血补气,替人打通任督二脉,是在积功德了。   冯唐说:趣味、说真话、纯粹个人主义的边缘态度是写作的真昧三火,我深以为然。对照李立《偶然的生命》,相信读者也会得出自己的结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