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宝论文集.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题目: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初探 单位: 阳明山学校 姓名: 刘 俊 宝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初探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志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型学习转变,标志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标志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这并不取决于个人的选择,而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如何走进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谈谈自己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关键词】浅谈 如何 走进 新课改 化学课堂 正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志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型学习转变,标志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标志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这并不取决于个人的选择,而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改编后的新教材,初三化学与老教材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实验习惯的培养。我们在实施具体教学目标的同时更要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以化学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走进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 一、 以事实为依据,以实验为手段,带着学生走入神奇的化学世界。 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这样,教材就成了知识的代名词,教师在教材所划定的封闭的空间里,以知识进行“位移”,教师把教材当作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目标是多样的,这势必要求教师首先要解开热衷于教材的情结,教材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教师应树立从教材的立场转到“用教材教”的立场,教材应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教材上有的,不一定要教,教材上没有的不见得就不教。例如,化学课本上有一拓展性的课题《最轻的气体》,我们并不是通过老师口头传述或是书本上描述去记住,氢气就是最轻的气体,而是通过系列实验,在对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去逐步的认识最轻的这种气体是氢气。首先,通过充氢气的气球或肥皂泡能升空,说明它的密度比空气小,这是我们认识氢气物理性质的一个演示性实验,再加上课本上文字的描述,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其次,我们用火可以点燃氢气,说明氢气能燃烧。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呢?我们设计了实验,让同学去观察并得出结论,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冰冷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出现了水珠,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氢气燃烧的最终产物是水;再次,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一个细节,老师在点燃氢气之前做了什么呢?下面老师准备了个有趣的实验,老师与学生共同协作完成这个实验。用空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去吹肥皂泡,肥皂泡升空后,让同学们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结果发生了有趣的现象,肥皂泡一个个爆炸开来,发出碰碰的爆炸声。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认识到,假如点燃混有一定比例空气的氢气,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因此在点燃氢气之前,我们要检验它的纯度。在研究《最轻气体》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探究性的实验,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对现象的总结,让同学们在神奇的实验中获得知识。 二、新课改下,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传播知识,以学生掌握知识为宗旨。学生的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不太受教师的重视,但在当今的信息年代,学生知识的获取已是多渠道多途径,他们能从学校以外的资源获得较多的信息和知识,尤其是学生进入社会后表现更加明显。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师不再是信息和知识的唯一传播者,教师应及时解开传播知识的情结,应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和探究实践。要真正担起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做善于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的促进者,做积极的“旁观者”,做学生心理的支持者。 例如:我们在教《二氧化碳》这一节中,以前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只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能够认识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但在新课改下,对《二氧化碳》这一节的学习,我们并不是灌鸭式的去传输信息,而是让学生课外到网络、远程教育上去查找相关二氧化碳的知识,然后通过对二氧化碳进行实验研究,开放式的让学生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了四个探究性的实验。 实验一: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到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学生总结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实验二:向点燃两支蜡烛(蜡烛一高一矮)的烧杯中沿着烧杯内壁倾到气体,现象是较矮的蜡烛先熄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