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 项目一期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一期)工程 建设规模: 160kt/a电解金属锰(Mn≥99.8%),配套320kt/a 硫酸(98%)及余热发 建设地址:某县迓驾镇 建设单位:某锰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电 话: 传 真: 邮 编: 设计单位: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1.1 企业概况 某锰业有限公司某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某实业实施“电矿结合、多元发展”战略,着力实现电力产业和矿产业的协调发展电子基础材料国家正宏观调控政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锰工业,目前xx产能150kt/a。 某地区(xx)锰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一期)工程是某实业实施“电矿结合、多元发展”战略,着力实现电力产业和矿产业的协调发展锰工业发展战略思路打造全国知名的精品电矿集团。有力地动区域经济的发展.1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种类、数量 本工程的废气污染~%,锰渣产生量为56925kg/d,含水率为85%。 1.6.2 污染物治理措施及排放方式 mg/m3,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2、浸出化合工序废气 浸出化合工序废气中含有硫酸雾和粉尘,本工程针对此类废气设置了含酸雾气体经玻璃钢酸雾净化塔吸收中和收尘后,由高m的排气筒mg/m3,粉尘浓度<120mg/m3,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3、试验排风 试验室通风柜间断排风,主要污染物为粉尘,经移动式除尘器处理后,粉尘浓度<120mg/m3,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4、焚硫炉烟气 焚硫炉烟气经余热锅炉回收余热后,送两转两吸系统制酸,制酸尾气采用氨—酸法脱硫,处理后的废气经高60m的排气筒排空,排放量为45238.6m3/h,SO2和硫酸酸雾浓度为134.88mg/m3和18.02mg/m3,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1.6.2.3 噪声 本工程噪声源有,设备噪声源强为~1dB(A),采取消声、隔声、基础减振等措施。 ,减少供电网络损耗; 5、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损耗; 6、加强能源的计量和管理; 1.7.2 劳动安全卫生 1.7.2.1 职业危险因素及其影响 根据生产工艺和主要设备的特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有如下因素可能造成职业危害: 1、原料破碎、磨粉过程、熔硫工段中会产生粉尘; 2、浸出过程有酸雾逸出,硫酸有泄露的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3、电解槽存在漏电的可能; 4、电解金属锰生产的浸出化合、净化、电解和硫酸生产的焚烧及转化工段、干吸工段、尾吸工段、成品工段等过程的跑、冒、滴、漏,存在腐蚀和烧伤的危险; 5、熔硫工段、焚烧及转化工段、余热发电工段各设备均在较高的温度状态下工作,存在高温伤害的危险; 6、余热发电工段有余热锅炉,属于压力容器,存在爆炸的危险; 7、硫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以及电解金属锰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氨水都属有有毒物质,可能产生使人中毒的危险。 8、硫磺和液氨车间存在火灾的危险; 9、各车间楼梯、平台有可能产生人员跌落的危险; 10、电击:高、低压电气设备及线路的某些部位有可能漏电或被人体接触而发生电击事故,雷击也会发生伤亡事故; 11、噪声:鼓风机、空压机及破碎设备会产生噪声; 12、机械伤害:各运转设备的外露部分存在伤人的危险; 13、各车间梯子、平台、楼面边缘有可能产生人体或重物跌落造成伤亡事故等。 1.7.2.2 防范措施 根据规范、规程和标准,从工艺设计、总平面布置、建筑设计、通风、电力设计等方面保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除优化设备的设计和合理进行车间配置外,还注意到总平面布置在改善环境方面的合理性,并加强建筑设计在通风采光方面的措施,采用了全面的、完善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施来消除粉尘和外逸气体的危害,采取消声和隔声措施减弱设备的噪声。 各车间设有工人操作室、休息和更衣室,各室设置空调或电风扇,并设有浴室和厕所。 1.7.3 消防 1.7.3.1 消防给水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厂区内同时发生火灾次数以一次计,火灾延续时间为2h,室外消防用水量标准为20L/s,室内消防用水量标准为10L/s,消防用水量为216m3,贮存在厂区高位生产蓄水池内,并设有不被动用的措施。厂区室外生产消防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管径为DN300,且在厂区的适当位置布置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超过120m。建筑物内按设计规范设置消防灭火器和室内消火栓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