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向(教学设计--王小毅).ppt

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向(教学设计--王小毅).ppt

  1.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向(教学设计--王小毅)

《长相思》教学环节组织 终点 起点 环节1 能初步读懂词意;不能细腻体会思乡情。 在体会边塞军旅途中无尽思乡之情 中,学习品读诗词的方法。 环节3 环节2 《长相思》教学内容的确定 终点 起点 落点1: 读懂词意 能初步读懂词意;不能细腻体会思乡情。 在体会边塞军旅途中无尽思乡之情 中,学习品读诗词的方法。 落点3: 读透词心 落点2: 读出词情 《长相思》教学方法选择 终点 起点 落点1: 读懂词意 能初步读懂词意;不能细腻体会思乡情。 在体会边塞军旅途中无尽思乡之情 中,学习品读诗词的方法。 方法1: 借助注释 方法2: 展开想象 方法3: 互文印证 落点3: 读透词心 落点2: 读出词情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1.读对生字、多音词,停顿。 2.读出味道和感觉。 3.讨论两个问题: 身在何方? 心在哪儿?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1.朗读—看见了什么 2.想象写话—家乡的画面和情景 3.碎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1.自提问题: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夫、 父、 儿、 弟) 2.反提问题:纳兰真的是轻离别吗? 身在征途,心在故园。 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应该注意什么? 提醒 起点 目标 支架1 支架2 摸清底子 搭好梯子 瞄准靶子 从教过到学会 是方法的更新,是理念的转变,更是良心的考量 《黑》 教过 学会 就语文学科而言 转向 本话题主要观点 知识取向 能力取向 转向 从关注“教材内容”转向关注“课程内容” 从关注“知识取向”转向关注“能力取向” 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1 3 2 让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活在45分钟里头,而且活得有意义。 ●学得愉快 ●教得有效 ●考得满意 感谢倾听! 洋思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课堂教学也分五个环节: 一、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 二、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 三、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差生优先); 四、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 五、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教师应该是生命的牧者 圈养——放养 让学于生 还学于生 助学于生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林海》教学片断 全国第二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 江苏 张学伟 为什么定这个点呢? 点儿……点儿……点儿……点儿……,可是没有……使人想起……(规律性的表达方式) 自主读出“岭”多的特点,努力读出“岭”温柔的特点,从中感受作者独特的表达。 【教学目标】 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而只是一篇篇讲给学生听,这并非最妥当的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 (叶圣陶) 翻转课堂 微课 技术代替不了爱 微课 师:大胆的想象。还有不同说法吗?超凡的,大胆的,诗仙的想象都是……你说,说错了,表扬!(笑声中,师将话筒凑近一学生嘴边) 生:没有把握的话,不说!(哄堂大笑) 《走近李白》教学片段 特级教师 孙双金 生成问题 理答策略 师:叫什么名字? 生:许威 师:真老练!没有把握的,不说。你想得到我的表扬吗? 生:无所谓!(再次大笑) 师:厉害!达到了仙人的境界!超凡脱俗!(满场笑声) 应对策略 术 《对称》 是的! 妈妈哺育我们--有恩 这也是对称! 我们茁壮成长--报恩 妈妈的乳房是对称的。 生成问题 理答策略 教育无痕 应对策略 道 本话题主要观点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转向 从关注“教材内容”转向关注“课程内容” 从关注“知识取向”转向关注“能力取向” 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1 3 2 (1)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即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 (2)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 语文课“好课”的最低标准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2版) 把学习内容设计成探究性任务,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文档评论(0)

70后老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