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流管理f概述
物流合理化时代(1970年代)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经济进入低速成长期,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受到了市场需求的限制;能源价格的上涨使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越来越困难。因此,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对物流活动寄予了更大的希望。如何实现物流的合理化是这一时代的主题。 为了实现物流合理化,对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各物流要素进行了各种技术革新,如各种运输方式的最佳组合、运输线路的合理规划、联合运输、共同运输,以及低温冷藏运输工具的开发、自动化仓库建设、新包装材料与包装方式的开发等物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70年代十分旺盛。 为了推动全社会的物流合理化进程,日本政府积极制定并实施各种物流标准,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支持民间的各种物流合理化运动。 这一时期日本的物流合理化是在硬件与软件两个层面展开的。在硬件层面上,积极引进、开发新的物流技术与物流工具;在软件层面上,进一步建设与完善物流管理系统与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高度化时代(1980年代) 进入80年代以后,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必须实现及时、准确的“准时制物流”,而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的物流则是公路物流,这样,在整个80年代日本对公路物流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到1985年公路物流的市场占有率(吨公里)达到47.4%,到80年代末则超过了50%,由此又导致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物流外部不经济日益突出。同时,出现了司机不足等物流劳动力短缺问题。 为了缓解环境压力与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日本政府发出了由公路物流向其他物流方式转换,以及由“小规模、分散化”物流向“集约化”物流转换的呼吁,并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政策。 现代物流或战略物流时代(1990年代以后) 随着物流概念由“Physical Distribution”转变为 “Logistics”,日本的物流观念与物流实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化: 第一,物流不仅是降低成本的“手段”,更是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竞争战略”。 第二,物流不是生产的“下游”,而是生产的“上游”,即物流不再是生产之后的“后勤”,而是生产之前的“先锋”。 第三,组织物流的目标不仅是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而是要实现效率、成本、服务与效益的均衡。 第四,物流合理化不取决于某一个企业的物流合理化,而取决于所有交易者整体物流的合理化。 第五,不仅要实现物流活动要素的系统最佳,更加谋求物流系统与生产、销售等整个经营系统的最佳。 伴随物流观念的转变,日本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开始积极构筑“产销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即建立供应商、厂商、流通企业、消费者相互协调与合作的物流体系。为此,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开发与应用迅速、高效、开放、共享的物流信息系统。 为了进一步提高物流的价值创造功能,许多企业纷纷将企业的物流业务的全部或部分转包给专业化的物流公司,从而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也于1997年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物流产业的政策措施。 1.6.4 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 物流概念产生以前的时代(1980年代以前)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与物流相关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等各环节也都是分别开展的,没有物流的概念,更没有系统管理物流活动的思想与机制。 1979以后,企业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多种经济成分开始进入市场,商品流通体制、交通运输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企业开始自主决定其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了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的试点工作;运输企业突破传统的经营观念,扩大了业务范围;货运代理企业作为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开办了代理货物托运、取货送货、订舱配载、联运服务等多项业务。 物流概念的引进与试验(1980-1990年代)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物资流通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次国际物流会议,回国后撰写的考察报告中介绍了日本物流情况与大会内容。 1981年,北京物资学院的王之泰教授在物资部的专业刊物《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上发表了“物流浅谈”一文,首次较为完整地将物流概念引入中国。 由于物流概念是由我国生产资料流通部门及其研究者们引进的,因此,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是以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物流活动为主,而对其他领域的物流研究很少,也很少有应用。 这一时期的物流研究,以及物流理论的应用还主要侧重于宏观方面,很少对企业的微观物流进行研究与应用。 随着8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改革重点的转移,物流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应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也逐渐由热转冷。 物流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复兴与发展(1990年代以后) 20世纪90年代中期,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物流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一时期,我国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物流的功能与作用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同。 (2)各级政府与行业组织十分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 (3)物流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