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
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
纵观整个中国城市设计的发展过程,主要是围绕王权和商业建造发展的,“城”是“王权”,“市”是“商业”。
我国最早城市是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从考古文化上说,大体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从我国历史上说,相当于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经尧、舜、禹直到夏朝前期。其间经历数百年之久。主要产生在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长江中游两湖地区,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河套地区等四大区域。这段时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也就是产生了私有制,手工业及商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化出来,这就是城市产生的基础,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发展起来,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作为刚开始时产生的城市,其规模一般都还不够大,内部设施也很不完善,远不能与今天意义的城市相提并论,还不可能成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严格说来只不过是些城堡而已,但是以后发展的城市,以至今天现代意义的城市,正是在这些最原始的城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不妨把这一萌芽时期产生的城市称为“雏形城市”。
我国早期城市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产生以后,但还不能认为其就此已经形成。经过夏朝中前期300年左右的发展,大体至夏朝后期已基本形成。早起城市已经具有以下这些特点:
1、城市需具有一定的规模
2、需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以行使一定的政治和文化职能
3、需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以体现城市经济中心的职能
4、需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
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是夏朝后期城市形成实例:二里头城址位于洛阳市区东20公里,偃师市区西南9公里,伊水和洛水交汇处附近。布局大体是:宫殿区位于遗址中部,南部为冶铸青铜器的作坊区,东部为制骨器的作坊区,并有大道与宫殿区相连。
春秋战国时写成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这一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一规划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天子为中心,强调都城方正、对称,宫城居中,这种城制对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也有一定的影响。周人以农立国,因此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上也打下了烙印,这里记述的王城规划意匠显然与“井田制”的土地制度有关。商周春秋时期,城市数量较前增加,分布范围扩大,但城市规模普遍较小。西周初年的分封制度,推动了周代筑城高潮的兴起。然而由于城邑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城市规模普遍较小。形成三级城邑网。即周天子所居王都——诸候国国都——卿大夫都(采邑城)三级。城市总体布局较为松散和缺乏统一规划,这与城市经济结构上农业尚占很大比重、政治结构上尚保留着氏族宗族组织有密切关系;最具特色的是地缘政治并未伴随文明时代的到来而立即出现,城市居民仍聚族而居。
秦汉时期,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城市建设方面,改变了战国时期两城相依的局面,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个大城,市场位置从城北移迁到城南,形成“前市后朝”的布置格局。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且集中在城的中南部,因此,广大平民和部分官吏就只能居住在城的东北部靠近宣平门的地区。
三国时期,在曹操统治的中心,建成了一座都城邺城,其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的规划中有重要的印象,城市中间有一条通向东西主要城门的干道,把城市分成两个部分,北半部分全为统治阶级专用地区,南半部分为官衙和一般的居民住区,划分为若干正方形的坊里,有三个市,还有手工作坊。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与郭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但是区分更加明确。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其城市规划在宫殿方面废除了东汉以来分为南北两宫的制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 魏明帝时在城西北角建的金庸城这时仍被保留延用。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洛阳城的外围新筑郭城,即外城。在整个外郭城的范围内,划分为323个“里” ,四周筑围墙,居民受到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外郭城中除了主要作为居民居住的坊里以外,作为工商业区的“市”也设在外郭城中。
唐长安城在隋大兴的基础上建立发展的,不但是中国中世纪城市的典型,也影响了当时邻近其它国家都城的形制。城市按照规划图纸进行建设。主要参考了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布局,即废弃了汉代的多宫制和宫殿区偏在南面,且与民居相杂的情况,把宫苑区和官署区集中到城的北部,而以宫门南出的大道(朱雀大街)作为全城的中轴线。在城的中部和南部的居民区,则实行了一种整齐划一的里坊制度(共109坊),并且设立了专门的商市区(都会市和利人市,即唐代东市和西市)。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组成。宫城位于都城北部的正中,平面成规整的长方形。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