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求和公式.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 *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求和公式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教材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前n项和是学习极限、微积分的基础,与数学课程的其它内容(函数、三角、不等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人们往往通过离散现象认识连续现象,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数列。 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中,采用了:1.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2.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 ;3.逆序相加求和。不仅得出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而且对以后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一定的启发,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 二 三 四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认知 能力 情感 认知 基本掌握等差 数列的通项公式 能力 情感 能力 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形结合的意识和思维的深刻性还需进一步地培养和加强. 认知 情感 多数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主动参与探究. 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需要通过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 认知 能力 情感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求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 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教学重点 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重点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探索与发现公式推导的思路是教学的重点。如果直接介绍“逆序相加”求和,无疑就像波利亚所说的“帽子里跳出来的兔子”,使学生不知所然.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方法。 应用公式也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公式,我们采用了设计变式题的教学手段,通过“选用公式”,“变用公式”两个层次来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景相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思考、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学习,发展能力。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公式应用阶段 问题呈现阶段 探索发现阶段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左图),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 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 教学过程 公式应用阶段 问题呈现阶段 探索发现阶段 设计说明 源于历史,富有人文气息. 图中算数,激发学习兴趣. 承上启下,探讨高斯算法. 教学过程 公式应用阶段 问题呈现阶段 探索发现阶段 探索发现1 这是求奇数个项和的问题,不能简单模仿偶数个项求和的办法,需要把中间项11看成首、尾两项1和21的等差中项.通过前后比较得出认识:高斯“首尾配对” 的算法还得分奇、偶个项的情况求和。 进而提出有无简单的方法? 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 共有多少颗宝石? 教学过程 公式应用阶段 问题呈现阶段 探索发现阶段 借助几何图形之直观性,引导学生使用熟悉的几何方法:把“全等三角形”倒置,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 探索发现1 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 共有多少颗宝石? 教学过程 公式应用阶段 问题呈现阶段 探索发现阶段 1 2 3 21 21 20 19 1 获得算法: 教学过程 公式应用阶段 问题呈现阶段 探索发现阶段 探索发现2 从求确定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到求一般项数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旨在让学生体验“逆序相加求和”这一算法的合理性,从心理上完成对“首尾配对求和”算法的改进。 问题2:求1到n的正整数之和。

文档评论(0)

sk3865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