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观察法.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观察法

教育叙事研究的步骤 观察--发现问题; 思考--提出问题; 尝试--解决问题; 总结--揭示规律、价值。 案例3:“奥特曼”的神奇作用 幼儿园户外活动时,明明、小凯等几个男孩躲在院里一角兴高采烈地玩着什么。我走过去:“什么好东西啊,让我看看好吗?”明明马上举起手里的玩具自豪地说:“看,奥特曼,他可棒了,能打败许多坏人!”小凯也抢着说:“奥特曼特别英勇,受伤了都不哭。”“奥特曼还会飞!”其他小朋友也围过来,纷纷抢着说。原来奥特曼的正义、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赢得了小朋友的喜爱。我说:“这么好的玩具让大家一起玩好吗?”明明点点头说:“咱们给他找个家吧。”“好啊,好啊。”“我们用包装盒来给他建个家怎么样?”小朋友都点头同意。 第二天,班上多了几十个包装盒,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游戏区为奥特曼建起了家园,并起名为“奥特曼基地”。由于对奥特曼的喜爱,以后每次游戏结束后,小朋友们都主动把奥特曼收好,养成了爱护玩具的好习惯。“奥特曼”游戏,使班上的一些性格孤僻的幼儿和大家都成了好朋友。 看来,只要做个有心人,找准并尊重孩子的兴趣,使之成为教育的切入点,幼儿潜在的能力就能得到发挥,从而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案例4:学生与老鼠交朋友,错了吗? 我们真的没有想到,第3小组选择的探究动物竟然是老鼠! 这是多么丑陋的小动物啊!偷粮打洞,传播疾病,连行为都是鬼鬼祟祟的。第3小组的同学选择它进行研究,对他们的成长将会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啊!看到第3小组的研究计划,我们的心里就直犯嘀咕: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我们不是杞人忧天。课外探究活动开始没几天,家长们的声音就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 “我们家里堵住的老鼠洞,被孩子打开了。说是要研究老鼠,让老鼠重见天日。” “家里的老鼠药让孩子埋掉了,并发出了‘公告’:谁如果再买回老鼠药药死了家里的老鼠,我就和谁没完!” “孩子不按时睡觉了,老在老鼠经常活动的地方与老鼠大眼瞪小眼,这可怎么得了?” …… 是啊!老鼠确实不是小白兔,也不是可爱的小猫咪,没有什么可爱的地方。可3组的同学们为什么非要研究老鼠呢?我们决定找3组的几个同学谈一谈,了解一下他们的真实想法。 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追上了这个组的几名同学,他们正在讨论下一步的研究计划,七嘴八舌,好不热闹:“过去总感到老鼠烦,到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地步。通过这几天与老鼠零接触,感觉它们太可爱了!老鼠很友好,我已经与它们混熟了。我还知道,活泼可爱的米老鼠形象的原形就是我们常见的老鼠。这是美国的动画大师沃尔特.狄斯尼的慧眼发现……” 张子明的话音未完,快言快语的赵亭亭说话了:“老鼠是最招人恨的动物,但同时也是‘倒霉蛋’,比如,它是动物实验中用得最多的牺牲品。在医院里,医生经常拿老鼠做药物反应试验、病理解剖试验。凡是在人身上用起来没有把握的药,都先用老鼠试一试。公平地说,有时老鼠还有一些出人意料的特殊贡献…” “比如,老鼠的嗅觉特别灵敏,经过训练的老鼠可以准确无误地探测出地雷和其他爆炸物的位置。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队就曾训练老鼠排除地雷,而且现在已拥有一支数量可观的老鼠‘部队’,用来完成军人不能完成的任务”。 “老鼠的另一特点是体小灵活,动作敏捷。于是军事科学家设想,将微型炸弹或微型窃听器安在经过训练的老鼠身上,通过激光遥控装置指挥其潜入敌方的指挥中枢,再由遥控中心引爆炸弹或启动窃听器进行窃听。1991年,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共和国召开的参议员会议上,有只老鼠就被当成了间谍嫌疑犯”。 “老鼠还在发明人造血中立过汗马功劳……” …… 听着学生成竹在胸的谈话,看着一张张自信的脸庞,我更加疑惑了:是老师错了,还是学生错了? 反 思 这是学完豫教版《科学》(四上)第五单元《动物家族》后,作为老师,我们写下的一篇教学札记。 在学生选择老鼠作为研究动物这一行为过程中,是老师错了,还是学生错了? 传统的观念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在人们的心目中,形象很不好。选择这样的动物进行研究,学生是不是也会变坏了呢?老师这样认为,家长这样认为,校长也可能会这样想。这是很自然的事。“近墨者黑”,老鼠的表现不好,形象不好,学生从中又能学到什么好的东西呢?何况,老鼠是夜行性动物,学生研究它们,必然要与它们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对家长来说,这可是一件不大容易接受的事情。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就是把知识传承给学生,学生则是接受教师和书本传递的前人所积累的知识。在这种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的传承性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完全被教师控制在前人所确认的标准中, 倘若出现一丝偏离“标准”的“错误”,会马上被老师“防微杜渐”。其实,学生也好,科学家也好,一个正确的认识,一项重大的创造与发明,无不历经数次与“错误”的周旋,历经错误到成功的尝试与体验。只有宽容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大胆地尝试和积极地体验,健康的个性才能形成,

文档评论(0)

sk3865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