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15囊尾蚴病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治疗 药物驱虫治疗 阿苯达唑优于吡喹酮 (1)阿苯达唑(首选药物):尤其严重感染或伴明显精神症状者;15mg/(kg·d),一般800mg/d,Bid (2)吡喹酮:20mg/(kg·d),总量120~180mg/kg,Tid 手术治疗 应先手术摘除囊尾蚴,再驱虫药物治疗 眼囊尾蚴病者 脑室囊尾蚴病者 对症治疗 (1)脑水肿 甘露醇、地塞米松 (2)癫痫发作 地西泮、苯妥英钠 (3)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 预 防 (1)控制传染源 患病的人及猪及时驱虫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手卫生 改变养猪方式,将人厕和猪圈分开 强化卫生检疫,防“米猪肉”上市 图 源于 * 图 源于 * 图6 源于 图-5 源于 * 源于 /pic/30/15/14/13/0131.htm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赵志新 囊 尾 蚴 病 学习目标 (1)掌握:囊尾蚴病的临床表现;囊尾蚴病的诊断依据;囊尾蚴病治疗。 (2)熟悉:囊尾蚴病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关系,流行病学特点。 (3)了解:病原学特点,预防措施。 概 述 定 义 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又称囊虫病 由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体组织或器官所引起的疾病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病原学 图1 绦虫生活史 感染期 猪肉绦虫发育各阶段 虫 卵 囊尾蚴 头节伸出 成 虫 图2 猪肉绦虫发育各阶段 流行病学 传染源:猪肉绦虫病病人及无症状携带者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青壮年多见 流行特征:散发,农村,我国北方 自体感染 异体感染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因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数目、死活及局部组织的反应程度而不同 发病机制 1.皮下组织及肌肉—皮下结节 大脑皮质邻近运动区—癫痫发作 侧脑室—脑积水 软脑膜—脑膜炎 颅底—脑膜炎、脑积水、颅内高压 2.CNS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脑囊尾蚴病(脑囊虫病) 2.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3.眼囊尾蚴病 4.其他部位 (一)脑囊尾蚴病 1.脑实质型(癫痫型) 多种类型发作,单纯大发作常见 颅内高压、器质性精神病、痴呆 占80%以上,最常表现为癫痫 图3 脑囊虫病 (一)脑囊尾蚴病 2.脑室型(颅内高压型) 寄生于脑室内 脑脊液循环障碍:头痛、呕吐 活瓣综合征:反复体位性突发性 剧烈头痛、呕吐 (一)脑囊尾蚴病 3.软脑膜型(脑膜炎型) 常寄生于软脑膜 表现为慢性脑膜炎 如: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 (一)脑囊尾蚴病 4.脊髓型 症状与囊尾蚴压迫脊髓的部位有关 如:截瘫、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 图4 脊髓型 (二)皮下肌肉囊尾蚴病(皮肌型) 表现为:皮下囊尾蚴结节 占囊尾蚴病的60% 大量囊尾蚴寄生可引起假性肌肥大 (二)皮下肌肉囊尾蚴病(皮肌型) 图6 皮下及肌肉囊虫病 图5 全身皮下多发囊尾蚴病 (三)眼囊尾蚴病 最常寄生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下 多为单眼感染 虫体死亡后产生强烈刺激 图7 眼囊虫病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脑脊液 主要用作鉴别诊断 压力可升高 细胞数、蛋白质轻度增加 糖、氯化物略低或正常 2.免疫学 特异性IgG抗体、抗原的检测 ☆注意假阳性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影像学检查 (1)头颅MRI及CT 对诊断及疗效判断有重要意义 阳性率高达90%以上 多发性囊性低密度影、钙化灶 部分病变周围可见炎症水肿带 (MRI可见头节及脑室内囊尾蚴,优于CT)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X线检查:软组织内囊尾蚴钙化影 (3)眼裂隙灯或B超检查:眼玻璃体内的囊虫蠕动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病原检查 取皮下结节作活体组织检查 眼、脑手术病理组织检查 发现囊尾蚴可明确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来自流行区 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史 (2)主要症状和体征 皮下结节、癫痫发作、头痛 (3)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鉴别诊断 (1)癫痫型:原发性癫痫、继发性癫痫 (2)脑膜炎型:结核性或隐球菌性脑膜炎 (3)皮下及肌肉型:皮脂腺囊肿、脂肪瘤、神经纤维瘤 治 疗 治疗原则 药物驱虫治疗为主,部分病人先手术后驱虫 全部病原治疗病例均应住院治疗 治疗疗程 单个高密度影者:7天 多个囊性损害者:10~14天 蛛网膜下腔病变者:28天 必要时重复2~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4~21天 图 源于 * 图 源于 * 图6 源于 图-5 源于 * 源于 /pic/30/15/1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