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学详解.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绪论 生计文化: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文化特质,包括物质形态的,如服饰、民居、聚落、交通形式等,非物质形态的,如饮食习惯、生产技术水平等。【物质文化是有实体的,可大可小。物质形态的东西附着了一些文化符号,如艺术品】 制度文化(社会文化):它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律、婚姻等制度,以及相关的组织机构。制度是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的一些模式或准则,制度一旦形成就对个人或群体具有制约作用。【】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的集中体现,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 所有文化要素组成一个文化系统,文化系统各个层次的联系就是文化结构。 文化特征和文化结构是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2章 物质文化地理 物质文化:是文化要素或文化景观的物质方面,是人们创造的可见的、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内容。 物质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具有色彩和形态。 简述索尔1.农业发源地的自然环境一定能 供给适当的粮食给狩猎者或食物采集者。缺乏粮食的地区不能成为农业发源地,因为该地不能使人有播种、收获的经验来驯化作物。 2.农业起源地的地貌和气候应是富于变化的,植物和动物品种多且繁茂。 3.因为当时尚无能力控制洪水。大河流域的盆地很少有可能是农业起源地。 4.林地可能是农业起源地。因为早期的耕种者尚不能翻掘草地除去草根,可是却可用剥树皮、烧火等方法除掉树木,而在林中空地耕种。 5.原始耕种者一定具有某种利用植物的技术,如用植物纤维等。这样他们就具备了农作物的耕种经验。 6.具有游牧性的狩猎者和食物采集者很少有可能开始作物的种植。因为农作物需要经常的照顾、保护和管理。 耕作文化,又称栽培文化、农耕文化,它是一种最基本、最大量的文化景观,从时空结合来看,耕作文化表现为稳定的历史积淀下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简述农业文化的地域性。12 农业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1、热带雨林农业文化区。该区终年高温多雨,万物兴盛,雨林蔽天。有两种农业文化:一种是游耕,一种是热带企业文化农业。 2、草原农业文化区。此区高温多雨,有明显的干湿季,草类茂盛,形成了放牧区。特点是土地开阔,人口稀少。 3、干旱沙漠农业文化区。人们以畜类为生,随牧草而移动,肉为粮食,乳为饮料,皮毛为衣服和建筑材料,粪为燃料,畜类为交通运输工具。谋生不易,人口稀少,文化落后。水源区常形成绿洲农业。 4、季风农业文化区。雨量多集中在高温季节,适于稻米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力,工作繁重,单位面积产量高,人口多稠密,属精耕细作的农耕,形成了深厚的农业文化积淀。 5、地中海农业文化区。冬湿夏干,利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全年都可生产,作物生产十分复杂,农业多小规模经营。 6、中纬度温度农业文化区。气候温和,人口集中,盛行商业性混合农业,湿润地区产乳酪,干燥区为谷物产地。 7、苔原农业文化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天温暖短暂,以采集、鱼猎、放牧驯鹿为主要农业活动。 8、山地农业文化区。部分地区适于经济作物,生产率低下,存在过度开发,水土流失等现象多。 在任何一个饮食文化体系中,食物原料都是最基础的部分,原料构成在很多程度上决定着饮食生活的基本面貌,决定着饮食内容、饮食方法和营养结构。 食物原料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食物原料多样化的发展,反映了人类饮食文化的进步,也佐证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食物原料本身具有的区域性也影响着饮食文化的特色。 在烹饪文化中,饮食风味各地大不相同,中国菜系“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就是对区域差异的高度概括。 服饰深受地理环境影响,是颇具明显地域性的文化现象之一。我国南方的服饰以短衣和裙类为主,色彩多样变化,衣料的颜色多采用不易吸热的浅色,轻、薄、浅、彩、形是其服饰景观的主要特色;北方的衣料颜色多为容易吸热的深色,重、厚、浓、鲜是主要的特色。 口袋房,是冬季寒冷的平原地区的一种主要形式,常见于我国东北地区。 干阑式建筑是人们抵御高温高湿环境的一种方式。 简述服装文化的地域性。8 1、衣着方式的地域性。衣着方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十分明显,气候越温热衣着越单薄宽松,以轻棉织物、白色为主;气候越寒冷衣着越厚实。 2、制衣布料的地域性。衣料资源的分布差异,使服装文化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 3、服装形态的地域性。世界民族服装形态类型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可分为腰布型、挂布型、贯头性、前开型和体型型五种基本服装形态。 4、服装色彩的地域性。由于人们整体性地对审美观念的空间化和布料、服装形态的偏好,造成了人们服装色彩的区域差异。 第3章 精神文化地理 简述环境对语言产生的影响。6 1、在语言内部系统中,词汇受环境的影响

文档评论(0)

a11666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