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人类学的政治-经济视角与劳动(六).pptVIP

(ppt)人类学的政治-经济视角与劳动(六).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pt)人类学的政治-经济视角与劳动(六)

三,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希望和选择 1,哲学层面问题及出路: 唯物主义问题——符合论、给予神话(The myth of given)的危机, 资本主义实在论基础的不确定(历史观、直线发展和阶段论,劳动价值论,工人阶级实体性) 认识论——主体/客体二分的实践观 出路: 结构主义路径(阿图塞,萨林斯)强调了整体论,并反对经验主义:问题是过于强调观念图式的优先性。 实用主义路径(哈贝马斯、布迪厄):保持了与以自然主义或经验主义为大前提的哲学的联系。问题:本体论方面和真理问题上的晦暗不明。 2,一些研究方向和路径 A,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和马克思关于“农民社会研究”到中国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B,以及如何研究工人阶级和无产者? 解释和研究——现象学路径(如汤普森、 布罗维):无产阶级不是“在那里”,而是在历史和实践的关系中。 C,马克思主义的实用主义转向 研究: 1)实用主义导向;英美分析哲学(实用主义)和结构主义整体论 2)强调政治哲学的“纯观念”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政治和道德哲学 3,行动/批判 ——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到“真实的乌托邦” 行动——哈维和布罗维:真实的乌托邦(从草根运动开始) * 人类学的政治-经济视角与劳动研究(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朱晓阳 2011,11月14日-26日 深圳 第六讲,社会科学的诗性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第一部分,社会科学的诗性——以政治与法律社会学/人类学为例 第二部分:社会政治理论的诗性——以马克思主义为例 第一部分,社会科学的诗性——以政治和法律社会学/人类学为例 我们正在见证法学与社会科学联姻的现象,法学正在以谦恭的态度向社会学和人类学取经。 (在中国社会学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筹)成立会上讲演) 当前政治与法学研究中的一个趋向是“科学化”,或者说经验化,实际上更多体现为借用“社会科学方法论”来进行法律或政治研究。例如法学研究使用实证科学的“定量”研究方法,在司法决定中提出以“科学”的定量方式来量刑,以此克服法官的“人治。而政治学中也开始有用实证方法进行的成功研究案例。 本文从社会科学认识论角度提出: 当代政治法律人类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知识论在超越现代性(的科学)和后现代性(的不确定性)争论背景下,已经广泛认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协同。 因此必须在这种“协同性”前提下谈论法学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关系。 一,如何看待诗性? 何谓诗性?——隐喻、虚构(fictive)、形式化等? 不应当将“诗性”看作某些后现代主义者所言之文本解读多义性、不确定性或对话性的另一说法。 应当从当代的知识论高度,例如事实与价值不能二分,实然与应然不能二分,从政治哲学是理性的“纯观念”,(或非理性主义)等来理解。 二, 政治哲学与诗性 康德:它(即社会契约)事实上只是理性的一项纯观念,但它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实践上的实在性;它能够束缚每一个立法者,使他的立法就有如是从整个民族的联合意志中产生出来的一样。(On the Common Saying:…) 《观念的发明者〉,第303) 作为纯观念的政治哲学理性以诗性体现出来。(包括语词、叙事等) 三, 生活世界中的政治与法律:生活戏剧(living drama) 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经常发现,日常世界的人们所学习的“法律”是一些按照典范模式编织成的故事、传说、戏曲等。这种法律可以称为生活戏剧。 “人们如何将生活的片断和不连续的事件,个别的行动、人按照典范模式来描述,其中充满起承转合、矛盾冲突(对反性——诗歌)和气韵贯穿等。” 《小村故事:地志与家园(2003-9)》 ——水利纠纷与生活戏剧(living drama) 麻线沟传奇 小村: 在滇池东岸的两条小河流域之间 生活戏剧:一种诗性的法律和政治 例:滇池小村的分水传奇,油锅捞钱,墙头记等。 费孝通洞见了这种生活戏剧: “把‘犯人’拖上堂,先各打屁股若干板,然后一方面大呼冤枉。父母官用了他‘看相’式的眼光,分出那个‘獐头鼠目’,必非好人,重加苛责,逼出供状,结果好恶分辨,冤也伸了,大呼青天。” “这种程序在现代眼光中,会感觉到没有道理”;但是在乡土社会中,这却是公认正当的。否则为什么这类记载,包公案、施公案等等能成了传统的最销书呢?” 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4年,第55页。 生活戏剧与维柯所说的诗性政治相契合 维柯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和法律进行描述时,指出:“在这种王国里流行的民政制度,是由诗性历史在许多设计歌唱竞赛的寓言故事里给我们叙述出来的。”(《新科学》,314) 四,社会科学作为艺术 当代人类学早已意识到科学与艺术之间不能二分。 文学性不可避免:只要写作在艺术和科学中占有位置,“文本化”的步骤就不可避免,因此就会具有文学性。(第13) 民族志写作的诗性: ——虚构性(格尔茨)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