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位移与速度的关系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训练1、某飞机着陆时的速度是216km/h,随后匀减速滑行,加速度的大小是2m/s2,机场的跑道至少要多长飞机才能停下来? 推论2:一段时间t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的算术平均值,也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 推论3:一段位移x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与这段位移初、末速度的关系 三.四个比例式:物体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几个常用的比例式: (1)1秒末、2秒末、3秒末……瞬时速度 之比 (2) 前1秒、前2秒、前3秒……位移之比 (3)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位移之比 (4)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一、两个基本公式: 二、四个推论 三、四个比例式:物体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几个常用的比例式: (1)1秒末、2秒末、3秒末……瞬时速度 之比 (2) 前1秒、前2秒、前3秒……位移之比 (3)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位移之比 (4)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练习2 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其第1s末的速度与第3秒末的速度之比是 ;第3s内的位移与第5s内的位移之比是 ; 若第1s的位移是3m,则第3s内的位移是 m。 ③一般应该先用字母代表物理量进行运算,得出用已知量表达未知量的关系式,然后再把数值代入。这样做能够清楚地看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计算也比较简便。 * * §2.4 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关系 兰陵一中高一物理组 公式的适应范围---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例1]射击时,燃气膨胀推动弹头加速运动。若把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子弹的加速度a=5×105m/s2,枪筒长x=0.64m,求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注意 1.该公式只适用匀变速直线运动 2.该公式是矢量式,有大小和方向 3.因为υ0、v、α、x均为矢量,使用公式时应先规定正方向 训练2、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求它向前滑行12.5m后的瞬时速度? 解:以汽车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 v0=10m/s, a=-3m/s2, x=12.5m 由v2-v02=2ax得 v2=v02+2ax =102+2×(-3) ×12.5 =25 所以v1=5m/s 或v2=-5m/s(舍去) 即汽车向前滑行12.5m后的瞬时速度大小为5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注意: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2.一物体做初速度为4m/s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求 (1)其速度为28m/s时,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6s末的瞬时速度。 16m/s 16m/s 注意: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可以证明:无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有唯一的结论,即: · · · · · · 0 1 2 3 4 5 x1 x2 x3 x4 x5 推论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同相邻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 是定值,即 注意: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3.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在最初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4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4m和64m, 求质点的加速度和初速度? 解法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求解。 解法2: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 解法3:用推论公式△x=at2求解。 逆向思维法: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成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4:汽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m/s2。 求汽车停止前最后1s内的位移? 0.5m 二、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法 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主要规律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四、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法 1:3 5:9 15 解题技巧 练习3:某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s达到2m/s,然后以这个速度运动12s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4s停下来。求物体运动的距离。 x = 1/2( 12+20 )×2 = 32 m 2 v/m··s-1 0 t/s 4 8 12 16 20 ①运动学公式较多,故同一个题目往往有不同求解方法。 ②为确定解题结果是否正确,用不同方法求解是一有效措施。 点拨:

文档评论(0)

yy5569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